English

血浓于水 情浓于血

2007-03-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胡其峰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瓦房店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全市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无偿献血几乎为零。其结果是血头、血霸左右血源,血液质量极难保证,“血荒”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2000年3月,上任伊始的王德江提出“三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用3年时间,坚决杜绝

个体血源,逐步取消指标献血,直至全部实现自愿无偿献血。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德江的这一决策引起强烈反响,血头、血霸给他打来电话,扬言要让王德江和他的亲人流血丧命!

王德江决心背水一战:不能改变无偿献血工作落后状况,还要自己这个站长干什么!

为此,王德江亲自策划并和同事们实施了一系列庞大的社会宣传工作,组织了两个宣传小分队,走遍了市内一个个单位、门市、摊点和农村集市,举办了近百次无偿献血讲座,发放了百万份宣传材料。从2000年4月开始,除了精心组织创新无偿献血宣传活动载体外,他们还与新闻媒体、团市委、市妇联分别联合开展不同对象的宣传活动;为全市14万中小学生发放了《简易血液知识与献血常识》读物;制作专题、宣传片10余部;并将无偿献血宣传渗透到书法大赛、送戏下乡等活动中。

广泛、深入、有效的宣传,使全市人民在无偿献血观念、行动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到2002年3月,全市提前一年实现无偿献血工作“三年三步走”的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王德江个人定期无偿献血雷打不动,现在他已献血20次,献血总量达7800毫升。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献血后,年迈的父母带着鸡蛋和小米专程来看自己,老人关怀的语气中带着埋怨。后来看到王德江多次献血,体格仍棒棒的,父母才放下心。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运行模式的转变,血站工作对内营造“关怀分享”的管理理念,对外实行最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王德江和同事们把这种“以人为本、亲情服务”的血液文化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并逐步提升为“敬业、创新、和谐、共荣”的血站精神和文化理念。

“血液文化”理念的建树,必须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6年多来,王德江和同事们不分节假日、星期天,风雨不误地深入乡镇村屯,宣传、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只要接到预约献血的信息,即使有一名无偿献血者,他和同事们也要奔赴几十里、甚至百余里外的农户院落,满足人们无偿献血的需要。每当无偿献血者献血后,都会接到血站打来

的问候和信息反馈电话;无偿献血者协会成员过生日时,都会收到血站寄来的贺卡;非典期间,血站为每个无偿献血者买了保险;农村的无偿献血者进城看病找到血站,王德江都责成专人陪同到医院看病。王德江和同事们把这种人文关怀、亲情服务融入极有人情味的点滴实践之中。

“血浓于水,情浓于血”。王德江和同事们倡导并践行的“亲情服务”,像一条情感热线牵动着全市城乡千千万万个无偿献血者,将他们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崇敬和尊重,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使包含深情的无偿献血事业,深深地植根于瓦房店这片热土,承载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向全市城乡延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