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子部之杂家

2007-03-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汉书・艺文志》以为:“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乃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可见杂家的特点是对各学派的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但他们不是漫无目的地博采众长,其关注点在于各家有关“王治”的理论,目的是为现实政治提供方针大策。因此杂家其

实是“杂”而不杂。但也有部分杂家学者单纯追求广博,失其主旨,被世人讥为“驳杂不纯”之学。

战国末年,随着统一趋势的加强,各家思想迅速走向融合。杂家就是这一学术文化融合趋势的产物。

《汉书・艺文志》载有杂家著作“二十家,四百三篇”,今大多不存。现存杂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共同编写的著作。该书编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并能长治久安。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编纂。全书原有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今只流传内二十一篇。书中糅合各家,而明显倾向道家,编纂初衷亦是为皇帝提供治国之道。

杂家为先秦学术思想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对汉代早期的政治也有重要影响。(郑任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