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型国家应该是科学精神蔚然成风的国家”

2007-03-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2020年我国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个宏伟目标正激励着全国人民。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农工党和九三学社联组会议时着重指出:“创新型国家应该是科学精神蔚然成风的国家。”许多代表、委员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

弘扬科学精神,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强盛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总书记的话极大地鼓舞了代表、委员。他们说,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谈话,高瞻远瞩,精辟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科学精神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强大的精神力量。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探索、务实、求真、创新、奉献的精神。科技界、社科界的委员们说,一个创新型国家必然是全体社会成员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国家。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年,中国科学院每年都向政协委员赠送科学发展报告。《2007科学发展报告》写道,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创新文化氛围。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科学守则,整体和谐的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础,要提倡尊重科学技术自身规律,形成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理性、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以及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三学社河南省主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涛委员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6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创新型国家不是由少数人去创新的国家,而是一个全民参与创新的国家。政府要创造一个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譬如培育创新文化,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并支持普通公民中自发的创新活动,倡导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等。”民进浙江省副主委陈守义委员谈到,国家环保总局新年伊始就实行波及22个省市,席卷钢铁、电力等12个行业的环保执法,至今仍有11个项目“叫而不停”。看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魄力。那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做法应当抛弃。他建议: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崭新的公益性事业,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

在谈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大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呼吁,要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自主创新、支持自主创新、保护自主创新的社会风尚。

委员们的建议和呼声,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建设创新型中国,必须弘扬探索、务实、求真、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谈话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科普工作,使全社会真正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许多政协委员对记者说,总书记为我们指出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科学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弘扬科学精神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要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让大家掌握科学方法。教育、科技等界别的委员呼吁,提倡科学精神,科普的作用不可忽视。科普的对象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科普应是全民的终身教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三农”,最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几年,中央已经在政策上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出路还是在农业现代化。福建省科学院研究员、农业专家谢华安委员认为,对于中国农民来讲,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科普大有可为,农业科技前景无限。提倡科学精神,就要让更多的人懂农业,爱农业,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准和生产能力。

提倡科学精神,就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立国的理念。致公党贵州主委陈汉彬委员,副主委廖中才委员说,必须看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当前我国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普遍薄弱。因此,他们建议,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群众性生态科普活动。这是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弘扬科学精神,注重科学责任和学术道德

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广大知识分子更要严于律己,尊重科学精神。许多代表委员都谈到,这几年我们学术界出现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陈佳洱委员说,不端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委员说,学风,是学术研究的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术界的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学者偏离学术、学术缺失规范和学术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学术界要带头纠正学风问题,为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作表率。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社会各界的努力,因此,提倡科学精神并不是仅对自然科学界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白驹委员说,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科学,科学精神是其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但是,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也存在违背科学精神的行为和做法,有的问题相当严重。因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讲话,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坚持科学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和保障。要树立和发扬严谨的学风,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善和严格遵守符合科学规律的学术规范,鼓励深入实际、潜心研究,提倡严肃的学术讨论、学术批评,改进学术评价制度,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反对和惩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使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学风作出自己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