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巧建未来海战场

2007-03-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徐锋 通讯员 梁庆松 蒲卫东 我有话说

在南海绵长的海岸线上,南海舰队某工程大队建起国防工程300多项,实现百项工程个个优质的目标。这个大队近年在战场建设上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4次、中央军委通令嘉奖5次;有22项工程获得全国样板工程奖、全国工程金质奖、国家工程银质奖、全军一等奖、全军优质工程奖等。

借市场“强筋健骨”

几年前,市场经济转型加上军队体制改革,从西沙、南沙建设中载誉归来的南海舰队某工程大队官兵们长时间无事可做,引发装备老化、人才断层、技术落后,数百名军队职工捧着一大摞军功章等米下锅……作为南海资历最老的港口施工单位,工程大队有了“皇帝女儿也愁嫁”的感受。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入市场“强筋健骨”、闯出一条生路!工程大队党委下定这样的决心。翌年初春,这支铁骑开进湛江机场的建设工地。凭着军人的硬朗作风,他们第一次走进市场,就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大队知名度越来越高,10多项地方工程陆续找上门来。

走进市场是为了更好地为建设战场淬火。为此,大队党委形成共识,参与地方工程决不离开“三个有利”。即,对锻炼部队、培养人才有利,对积累技术、更新装备有利,对完成战场建设任务有利。去年6月,驻地一土方工程招标,因环境恶劣,工艺复杂,牵涉的技术含量多,地方单位没人愿接。但大队党委感到,这是一次极好地练兵机会,就果断地接了下来。他们把此次施工当作对部队抢修建能力的一次检验,只用一半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并掌握了在软基情况下土方平整的一系列新技术。

市场让这个大队“筋骨”强健起来,战场建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这个大队在战场建设中近百项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成熟运用,有40多项是从地方工程建设实践中总结得来的;5年来,这个大队依托市场配备的新型装备,总价值超过100多万元;每年用于装备维护的30多万元中,有90%是来源于大队参与地方工程建设的经费。

“砝码”向质量倾斜

在参与一项全军最大的码头施工时,大队长许乃银算了这样一笔账:使用某两项技术以后,虽然工程的成本提高300多万元,但这两项技术的运用,可使整个码头的使用寿命延长50年,将来可节约维修经费数亿元。后来,这项工程被评为全军优秀工程。前不久,在南海一次施工中,为了保护刚打好的混凝土不被高盐分的海水浸坏,这个大队不惜以每吨7000多元的价格,买来养护液刷在混凝土面上。这种养护液半小时内就可使混凝土凝固,免受海水的侵坏,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仅此项开支就花了大队近10万元,而这10万元在当初工程预算中没有立项。有人认为把钱花在这上面不值,但大队党委认为,算“利益账”要以国防建设大局为重,衡量“值不值”的天平砝码要向国防建设质量倾斜,向长远利益倾斜。

踏上制胜的节拍

去年4月,广州军区组织一次重大演习。这个大队临危受命,担负起45天在某荒岛上抢建3座临时码头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上上下下都捏着一把汗。然而,仅仅用了30天,他们就圆满完成任务。

施工如此神速,得益于这个大队多年来对施工技术的大胆革新和运用。为踏上制胜的节拍,这几年大队把革新的视角对准未来战场,不断按实战要求改进工艺流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直接与未来海战场建设对接的新工艺新方法。

前不久,在一次码头水下基础施工中,大队技术人员在岸上轻点按钮,水下近几百平方米高低不平的石面在水流的推动下立即被夯的平平整整。这种用炸药悬浮水下的爆破技术,改变了水下施工长期以来依靠打夯船的历史。在节约大笔经费的同时,使工作效率提高近千倍。这种方法,获得国家专利,被国家列为水下爆夯的操作规范。

几年来,他们取得研制搅拌船工艺、环保混凝土、硅粉混凝土、自密式混凝土等几十项革新成果,其中两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他们探索出的用岛上珊瑚礁代替陆上沙石制混泥土办法,有效解决沙石料靠登陆舰从大陆运送难题,在南沙、西沙工程建设中节省大笔经费。目前,这个大队的20多项自主革新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一线,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出现新的飞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