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念父亲杨骚

2007-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西北 我有话说

父亲杨骚已经去世50年。50年有多长,在人文漫长的历史中,只是一瞬间,但在单个自然人中,它也许就是一辈子。前不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杨骚选集》,收入了父亲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家乡漳州和福建有关部门为《选集》出版开了学术座谈会,专家学者交流了有关研究的心得,也算是一种纪念。

父亲是个作家,是

“左联”最早的成员和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这些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他去世时,我才5岁多。5岁多,能懂得多少事情呢?父亲那张苍老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脸庞给我留下了印象;他牵着年幼的我在楼前的草地散步时,那只在眼前晃动的青筋毕露的大手给我留下了印象;他抄起鸡毛掸要抽打淘气的我时,那种愤怒的神态给我留下了印象;还有在灵堂中他躺在玻璃长盒里,那副沉睡的模样给我留下了印象。此外,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还好,我终于渐渐长大。最初是在家中不多的书籍报刊中发现了父亲的名字,有他写的书和文章,还有别人写的关于他的文章,以后在许多种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里看到他的名字。我开始注意搜集和整理他的资料,有突破性的进展是在“十年浩劫”结束之后,坚冰消融,大地回春,老作家重新复出,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欧阳山、沙汀、艾芜、楼适夷、白薇、丁玲等等前辈都成了我寻访的对象。在二十多年锲而不舍的了解和追寻中,父亲在我心中逐渐血肉丰满起来。

近十几年来,出版界空前活跃,报刊林立,媒体高速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杨骚选集》和《杨骚的文学创作道路》,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禾的《杨骚传》,也有学子以杨骚研究作硕士论文的。父亲的一些遗著也得到重版,如:收入他三部诗剧《记忆之都》、《心曲》、《迷雏》的诗剧集《记忆之都》,还有他和白薇的书信集《昨夜》。

《昨夜》是作为中国现代小品经典丛书之一重版的,重版前,其中一些信就被各式各样的选集编入,流传甚广。一些报刊杂志,很感兴趣地登载了他和白薇关系的文章,冠上种种醒目的标题,我十分感叹:都六七十年了,真的还有那么强的生命力?他们甚至还被移植上了银屏,只是这部名为《白薇》的电视连续剧被某些学者认为有“胡编乱造之嫌”。于是我萌生一个念头,将我了解和认识的杨骚写出来。

正好此时有人来约稿,山西人民出版社策划了一套《亲情思忆――著名作家纪传丛书》,父亲的纪传被列入。我花了6个半月的时间,勉力完成了这本20余万字的纪传。这本叫《流云奔水话杨骚》的书,是以父亲的感情经历为主线串起来的。他的好朋友、现代作家凌璧如说,维铨(杨骚原名)的恋爱可以写成一部《红楼梦》。杨骚年轻时的恋爱对象除了白薇,还有一个人,就是凌璧如的妹妹凌琴如,她是学者、作家钱歌川的夫人。杨骚的感情生活对他一生影响极大,对他的创作也影响极大,书里在这方面的正面描述占的篇幅也比较多。相形之下,其他的如社交、创作、逸闻等等成了辅助性的东西。但是这些辅助性的文字也与他的感情生活有关联,比如鲁迅将杨骚和白薇的作品在同一期刊物发表时,曾有意将他们的名字摆在一起,这一期杨在前面,白在后面,下一期白就在前面,杨在后面,等等。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同他生活的时间不长,年纪太小少不更事,大人的心里想些什么,根本无从分析。只是长大以后,自己有了点生活经历,在多次读了他的作品、有关他的回忆文字,走访了知道他的长辈,他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正义感的诗人,他关注现实,崇尚自由,有着诗人的浪漫情怀;待人真诚,不计利害,比较随和,生活马虎。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我下笔的时候想超脱一点,却很难做到,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字里行间总带感情色彩。但是书中描述的事实是没有走样的。

有一个当博导的老先生对我说,你父亲也翻译了许多作品,像苏联的《铁流》、《十月》,是他第一个介绍到中国来的;还有日本的长篇《痴人之爱》、美国的长篇《没钱的犹太人》等等,至少有一两百万字吧,如果也能重印,研究的资料就比较全了。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愿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父亲诞辰九十周年和一百周年,家乡都搞了有些规模的纪念活动,《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都发了消息。最近,漳州师范学院又在排练杨骚的戏剧,他们已演出过几回了。父亲先后写了近20个剧本,生前可能从没看过它们上演,果真地下有知,他会有什么感想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