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的音符 春天的乐章

2007-03-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文泉 我有话说

  一些以建构主流文化为审美追求的文艺作品,往往因其说教而缺乏艺术性,但24集电视剧《红领章》真实动人地再现了一群青年人在平凡的军营中百炼成钢的成长历程,雕刻出一代军人奋发进取、默默奉献、热爱集体、忠于国家的高贵品质,轻松自然地释放出那一份沉淀在社会集体记忆深处的“红色情怀”,给人独特的审美

享受。

尽管军营生活是严格、单调且艰苦的,然而,《红领章》所反映的军营生活场景,既有深沉高亢、整齐划一的节奏,又有温馨性灵、浪漫婉转的韵律,在和谐的音符中跳跃着勃勃生机。剧作者们对色彩、影像叙事的驾驭能力是娴熟的,蓝天、白云、绿军营、绿军装、红领章、平实的生活、朴素的人物、透明干净的人性,一切都格外地养眼怡情,宛如一部春天的乐章,将观众一步步带到纯真而崇高的意境里。

《红领章》首先是一部军营生活喜剧。它在幽默轻松的氛围里,巧妙地化解各种善与善之间的复杂冲突,审美地呈现了和谐共振的军营生活。在这个特殊的集体中,有来自农村的赵海明和李胜利,有以马春光、河涛为代表的城市兵,有高干子弟刘越、胡小梅,有孤儿方敏,还有遭“四人帮”迫害而不敢填写家庭出身的黄小川。他们的天资、气质、秉赋、人生经历、价值观念迥异,必然矛盾重重,但他们都充盈着对军营的热爱之情,最终和谐地融为一体,拥有了共同的“红领章精神”。

从小深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赵海明、刘越,饱含激情来到军营,他们参军的目的十分单纯而崇高――为祖国奉献青春。来自农村的赵海明有着踏实勤奋、待人诚恳、坚忍顽强等许多优点,但相对而言见识较单一、思维不开阔,有时还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卑意识,不敢大胆接受刘越的爱情;刘越则巾帼不让须眉,豪迈自信、勇敢无畏,她与海明的爱情故事、为保护黄小川挺身而出“与何涛比武”等情节极富喜剧性。同是农村兵的李胜利,则怀着农村人改变命运的世俗化观念来到军营,编导们对这个人物寄予了复杂的审美理想,并将他处理成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人物,对他的勤劳、执著、吃苦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褒扬,他那些为别人洗衣服,持之以恒地打猪草,为了买到猪肉,改善连队伙食,不惜将自己的棉鞋、绒衣送给大队干部等等行为与心理,即使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性;对其卑微的心态和顽强的抗争,剧作者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红领章时代,正值“文革”即将结束,神州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各类文艺作品忙着拨乱反正,电视剧《红领章》在处理善恶对立时采取侧面描写与避实就虚的叙事手法,蕴含着丰富的喜剧精神,处处充满一种“善意的迸发”,最后“畸变的社会得到宽恕,生活重又回到它的主流”。剧作者们对之显然持一种更积极的审美态度,在善恶对立叙事方面惜墨如金,似乎只是被那些凝结在军营里的和谐音符给迷住了,并且敏锐地抓住了“绿军装”、“红领章”这样一个个牵动着所有音符的联结物,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派全新的和谐景象。战友没有因为胡小梅的有罪父亲而对她另眼相看,刘越依然深情地送给她红领章,她也依依不舍地向战友们敬礼告别,深受迫害的黄小川心灵里没有留下一丝创伤,依然平实地走自己的路,在平反后,选择了离开军营去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不知道名字的西北老乡。

概言之,电视剧《红领章》独特的艺术成就,即真实再现了和谐共振的军营生活,谱写出一代“红领章”青年自强不息的青春颂歌,是一篇永恒的春天的乐章,具有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给今天的观众尤其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带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者单位:江西电视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