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凤阳:“大包干”故乡成为大学生创业热土

2007-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的话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进行。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是近几年来最高的。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量的应、往届毕业生拥挤在大城市,就业岗位短缺;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广大基层特别是边远农村又急需多方面的专门人才。如何缓解这一矛盾
,解决好这一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本报从今天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栏目中刊登“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基层”专题报道,报道各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情况和成功经验,报道各地涌现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创业的先进典型。

本报合肥3月20日电(记者李陈续  通讯员马顺生)新学期开学,安徽科技学院四年级学生王中华格外忙碌:由于去年与同学院的苗娟、周盘龙一起把户口迁到凤阳小岗村,开展以双孢蘑菇生产为项目的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本报2006年11月29日一版曾刊登报道《大学生农村创业“三人行”》),临近毕业的他不仅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忙着修改论文、准备答辩,还要忙着准备新一年的双孢蘑菇种植;更让王中华忙碌的是,今年又有20多名大学生报名到小岗村创业,衔接关系、落实贷款、补贴和生活安排……由于“同学”和“小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双重身份,王中华自然要一一亲历亲为。

“我们这个‘大包干’的故乡,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热土。”凤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路传新向记者介绍:自从县里去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已经吸引了7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大学生到农村自己创业或参与村委会工作。

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凤阳县,因为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从而掀起全国农村改革浪潮而闻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大包干”的领先一步,只是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凤阳县委、县政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与当地高校进行“互动”,聘请大学生担任“村官助理”,与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等开展合作引智挂职,用引进人才来引入现代理念、引入先进技术,从而提升干群素质,加快发展步伐。

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中,凤阳把鼓励大学生“落户”创业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针对大学生基层创业的实际困难,凤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管理办法。除了规定项目优先支持、户籍来去自由等优惠政策外,凤阳县针对大学生基层创业普遍缺乏资金等难题,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文件规定:对创业大学生实行财政贴息贷款、政府无偿补贴等优惠政策。去年,王中华、苗娟、周盘龙到小岗村种植双孢蘑菇,县里提供了13万元贴息贷款和每个大棚6500元的补助,三位大学生在双孢蘑菇种植取得成功以后说:“如果没有县里的资金支持,我们根本就没有创业的机会。”

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引入的大学生,是凤阳成为大学生创业热土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为了切实解决“引进容易留住难”的问题,凤阳各级党委、政府对在本地创业或任职的大学生进行“全程关注”,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安徽农业大学学生时全、安庆师院学生唐兰兰、安徽科技学院学生时慧娟和重庆民族学院学生阳新华以“组团合作”方式,在府城镇大王府村建设了12亩标准大棚进行蔬菜示范生产。府城镇在及时兑现优惠政策的同时,财政投资为他们建设住房、架设供电线路、打井供水、修筑道路。

凤阳为大学生提供一片创业热土,大学生们也给这片热土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和生机。王中华、苗娟、周盘龙的创业成功不仅带动20多名大学生投身小岗创业,更带动了50多户当地村民投入双孢蘑菇种植,去年还只有30多个大棚的小岗村,今年将形成300个大棚的规模;时全等大学生的蔬菜大棚还没有完工,大王府村的村民就跟着拜师学艺,跟进发展了40亩大棚蔬菜。武店镇是凤阳县双孢蘑菇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为了提高种植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镇里领导主动到安徽科技学院“引智”,邀请石旭、许光雷和马学君三位大学生前来创业,在资金、场地和生活上提供多种便利,支持大学生建设实验室进行菌种生产、开展种植示范。镇里领导说:“要想把种植业做大做强,就离不开知识和技术啊。”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