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宝丰马街书会 七百年艺术殿堂

2007-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在河南省中部豫西伏牛山余脉,有一座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文明古城――宝丰。数千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类祖先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早在旧石器时代,县城西部山区的

庄科洞穴就有原始人活动过的痕迹,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多有发现。东汉时期,大将军贾复曾带兵屯垦于此,筑金吾城和文笔山射箭台。隋唐名画家董展的壁画留于宝丰县白雀寺内壁之上,成为传世佳作。宋熙宁元年,大悲观音大士塔建成,以纪念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之地香山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官窑址在宝丰县清凉寺,所烧制的汝瓷无不精妙绝伦、出神入化,被誉为国之瑰宝。元代诗人元好问游历宝丰,品尝到“酒务春风”商酒务镇出产的美酒,不禁开怀畅饮,留下“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的千古绝句。明末大顺政权丞相牛金星生长于宝丰,清代文坛巨著《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和《国朝中州诗钞》的作者杨淮在中国历史文化传记中始终受到敬仰。

宝丰这方积淀了数千年文化、物质基础亦十分丰厚的沃土上绽放出了曲艺、魔术、书会等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艺术之花!而其中开放得最鲜艳、最美丽,最能经历风霜雨雪而始终挺立于万花丛中的,当属十三马街书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城南十华里外的马街村会如期举行一次书会。这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彼时,来自河南各地以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陕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不畏刮风下雨,不惧天寒地冻,三五成群,两个一组,踏着雨雪与泥泞,向马街村东北隅应河岸边前进。那情景可称得上是:万人空巷齐聚马街书会,千姿百态尽显曲艺风采。

马街书会起源于元延佑二年(即公元1315年),与祭祀火神有直接关系。每年正月初七火神生日这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要给火神爷烧香上供磕头,保佑一年内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起初,人们只是以敲锣打鼓的热闹形式给火神爷祝寿,后来逐渐发展到唱大戏、起庙会。马街书延续至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不断增加新剧种,有三弦书、大鼓书、河南坠子、大调曲子、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凤阳花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洛大鼓、陕西快板、南阳鼓词、快板书、相声、单弦、二人转、评书、道情、乱弹等,数目达三十余种,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街书会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来了国际国内千千万万的观摩者,其中也不乏专程去考察、研究的专家学者。美国衣阿华大学教授欧达文参观后发出惊叹:了不起!这样一个民族的、民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995年,基于马街书会在国内巨大的影响力,中国曲艺家协会决定在平顶山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并在宝丰影剧院设立曲艺节演出分会场。是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为曲艺节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同志题词:“中原名城,曲艺之乡。”2006年5月20日,宝丰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