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改革也要讲艺术

2007-03-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仲尤 我有话说

高校改革将带给学校长期的影响,必然作用于学校的发展。正因此,大学改革也应注重节奏和艺术,只能“走小步,不停步,坚决不走回头路”。

一方面,这是大学自身特点决定的。高校作为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特殊组织,自产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办学自主,崇尚学术自由”为特征,强调学术活动自身的逻辑。“大学

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过多地用市场经济中企业改革的逻辑去套用高校改革往往得不偿失。民国初年,有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团体在章程上说:“当今之日,非竞争无以求生存,非合作无以求发展”。确实,中国大学既需要竞争,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大学更需要合作,需要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需要学者与学者的合作,需要一种不被外界过多打扰的良好环境。几十年来,中国高校的学术是在一种极为特殊的环境下走过来的,而最近的二十多年,中国高校的发展却为世界所瞩目。尽管有人批评说:“中国之所以出不了诺贝尔获奖者,就是因为高校体制改革跟不上。”殊不知,中国高校真正安心发展也不到30年,再过十年,二十年,相信谁也不能说中国高校就产生不了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另一方面,“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现代意义的大学也同样如此。改革也需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最忌讳的是翻来覆去,今年实行这项制度,明年又实行那项改革,结果只会大伤元气。哈佛大学之所以赢得全球声誉,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坚守建校时的办学理念。但哈佛并不是什么都一成不变,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改革,不断调整自己。有人对中国大学改革打了个浅显的比喻,说一个病人如果肾有点问题,肝也有点问题,阑尾也发了炎,如果医治时不是先把发炎的阑尾割了,其它都慢慢医治,而是一鼓脑通通割了,相信这个病人刚做完手术就会死了。

“任何改革都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妥协,问题是这个‘妥协点’划在哪里非常关键。”(丁学良语),改革太面向过去,不痛不痒,没有实际意义,太过于超前,又很难推动,弄得不好,只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所以,要寻找“最佳妥协点”,宜对改革有一个理性的、审慎的规划。先谋于局,分几步走,是一种艺术;先种好实验田,再部分推广,也是一种艺术;有所改,有所不改,改所当改则是艺术中的艺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