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极地科学考察知多少

2007-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活动

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U)共同发起了第4个国际极地年――“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活动,目的在于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充分认识极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联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重要

影响。

考察研究极地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全球气候变化涵盖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极地包括南极和北极地区,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19世纪末以来,人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前赴后继探索极地、研究极地,尤其是对极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一百多年来,国际上已进行过三次以极地为主的国际合作观测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气象、地磁、电离层、无线电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次国际极地年(1957―1958年)科学考察和研究成果改写了地球科学的许多重要概念:长期争论的“板块漂移学说”第一次得到直接证据,首次发现了环绕地球的范・阿伦辐射带,首次估算了南极大陆冰量的规模,创建了第一个“世界数据中心”。这次活动还促成了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诞生,将极地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南极条约》是第三次国际极地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平利用南极”从此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理念。

为了配合第4次国际极地年,宣传中国极地气象科学考察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气象局特别制作出版《中国极地气象》纪念邮册。

我国极地气象科学考察大事记

1984年至2006年,中国共组织23次南极考察、3次北极考察和两次北冰洋考察。在极地建设了3个有人气象站和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进行了多种观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80年我国派出首批科学家参加国外南极站考察

1983年6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1984年11月首次中国南极和南大洋考察1985年2月建成中国长城科学考察站

1985年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1986年6月中国成为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成员国

1989年2月建成中国中山科学考察站

199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1996年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

1999年7月中国首次进行北极北冰洋考察

2004年7月建成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站2005年1月到达冰盖最高点DOME-A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