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新重庆插上科技的翅膀

2007-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一个月前召开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第三军医大学捧回了第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杯。这所曾经因地处偏远而倍感苦恼的高校,也因为在过去年两年中连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成了重庆高校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的代表。

攻坚克难服务地方发展

1998年,当刚刚直辖的重庆市宣布要建万县长江大桥时,桥梁界为之震动。要知道,这可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420米跨径的拱圈如何吊装”“怎样应对大跨径桥梁混凝土徐变、收缩、受力情况发生的变化”这不仅是万县长江大桥建设的关键,也是当时桥梁界从未涉及的“禁区”。重庆交通大学组建了由顾安邦教授率领的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科研团队。

交通是新兴直辖市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正因如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将直辖后的头5年都确定为“交通建设年”。重庆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近90%为山地和丘陵。桥梁和隧道是公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以顾安邦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取得的“大跨钢管混凝土径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及几何材料、温度非线性回来影响”、“特大跨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两项科研成果,因攻克了国际桥梁界的难题而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顾安邦又带着科研团队连续攻关,参与世界第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世界第一连续刚构桥、世界最大跨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拱桥、世界最大跨钢桁架系杆拱桥等多个“世界第一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的创新。

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始终是在渝高校最重要的科研原则。长江流域是我国的油菜主产区,但大多数油菜品种含油量低于国外进口菜籽2-3个百分点。重庆市和川东南地区油菜含油量更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西南大学科研人员经过20多年创造性地选育,得到了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新资源12个。这些新资源解决了甘蓝型黄籽粒色遗传不稳定和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不能同时提高的两个世界性难题,为我国黄籽育种及生产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他们选育成功的“渝黄1号”,已推广种植近1000万亩,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生产利用价值并得到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

2006年9月,16所在渝高校分别与13个区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广泛开展特色产业培育、研发基地建设、成果转让转化、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人员援派、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和决策咨询、文化培育、信息化服务等领域。

紧盯前沿争上台阶

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就率先提出了将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用于治疗的设想。但长期以来,西方医学专家迟迟未能使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啃上了这块硬骨头。他带领的团队独辟蹊径,研制出世界首台超声监控的HIFU肿瘤治疗系统,攻克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无创性治疗的发展。

2005年,在历经3年工程技术优化和2年的牛津大学临床实验工作之后,由王智彪领衔研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获得欧盟相关认证,随后出口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实现了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零的突破。目前,“海扶刀”已在英国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日本千叶大学、韩国圣玛丽医院、北京301医院等国内外50余家知名医院临床应用。

在伴随重庆直辖跨越发展的同时,在渝高校也纷纷自加发展压力。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重庆邮电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制订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成为百年电信史上第一个由中国提出,被国际电联接受的国际主流标准。

在此后的9年中,重庆邮电大学不仅掌握了TD―SCDMA手机研发的核心关键技术,还在射频、算法、芯片、省电技术等方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2005年,重庆邮电大学研发的“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的研究与实现”“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成为代表中国高校科技最高水平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创新思路打造科技创新航母

直辖之初的重庆科技创新力量薄弱。为了充分发掘第一生产力,重庆市开拓性地推进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2004年6月30日,重庆市启动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

三大科技平台的建设,重庆高校既是受益者,也是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在重庆市科委、市教委的领导和推动下,重庆工学院与力帆集团、长安集团、重庆汽车研究所、国家客车检测中心、清华大学汽车系、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于2004年合作组建了汽车学院。汽车学院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是服务于“世界摩托车之都”、“西部汽车城”重庆的开放性研究开发平台。重庆汽车学院开发的系列新产品,已在重庆几家主要汽车摩托车企业和几十家民营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实现产值达数亿元。

科技创新为新重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说,以三大科技平台为标志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使重庆科技投入的综合效益由直辖之初排名20多位,跃升到稳居全国最前列。重庆高校也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市教委主任彭智勇介绍,直辖以来,重庆各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由1个增加为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由30个增加到了76,并实现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由5个增加到14个,还新增了成果转化中心和中介平台9个。机械传动、创伤烧伤、家蚕基因组、电力设备安全等领域的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在汽车摩托车、镁铝合金、仪器仪表、道路与交通、超声医学等领域的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区域行业或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基地。 (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