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花芬芳:高品质、低价位一个也不能少

2007-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今年春天北京的花开得格外早。如今,长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也“百花芬芳”了――京昆戏曲演出季在此登台。

本次京昆戏曲演出季,是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芬芳”品牌的又一次重拳出击:3月17日至4月6日,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11家单位共同

打造,19场晚会陆续亮相,100多位优秀青年演员倾情演绎,为戏曲爱好者们备下了一场京昆艺术的饕餮盛宴。

搭一方高品质舞台

作为中国文联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百花芬芳”诞生伊始就注定具备“高品质”的性格。从2006年五一期间的“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演出周,到七一前夕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演出,再到11月的京剧名家演唱周,所有这些冠以“百花芬芳”的演出都首先以品质之优取胜。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曲艺、杂技……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在这里都是高水平的展示。

这次京昆演出季在秉承高品质的同时,还着意为京昆戏曲艺术的新生代提供一次展示的机会。刘恒、董红钢、马靖、张淼、张惠担纲昆曲名折《小商河》和《佳期》,常秋月、姜亦珊主演京剧名段《杜十娘》和《状元媒》,众人合演的传统名剧《牡丹亭》、《西厢记》、《赵氏孤儿》和《红鬃烈马》,崔?、翟墨两位演员的专场。这次演出季挑大梁的青年演员,虽然有些人目前在观众中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但都是在国内各种戏曲艺术比赛中拿过大奖的佼佼者,也都是所在院团的主要演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第一线。正如活动总策划郁钧剑所说:“希望通过集中推介一批新生代的领军人物,来进一步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观众对“百花芬芳”推新人的举措十分赞赏,用掌声对这些优秀青年演员给予极高评价。开幕演出中,尽管有李维康、叶少兰、侯少奎、王芳等京昆名家的精彩表演,但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年仅22岁的花脸演员曹志威,他在《醉打山门》中扮演的鲁智深可谓一个亮相一个彩儿。

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员最好的褒奖,演员们也用尽十八般武艺、全身心地回报观众的厚望。3月27日,《大登殿》中饰皇帝的宋昊宇表演时心脏病突发,强忍极度不适坚持演完一段,刚进下场门就晕倒了。虽然他醒来后表示自己能坚持演完,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剧院还是决定临时换戏。演出中途更换戏目是一大忌,当主持人怀着忐忑不安地心情向观众说明情况后,观众席里没有人起哄、没有人退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说:“这些年轻人,都是好身手,都是好角儿,都不容易呐。”

建一座低价位剧场

在要求高品质的同时,“百花芬芳”还始终坚持低价位。这个品牌在诞生之前,中国文联演艺中心曾做过市场调查,绝大多数观众认为100元以下是比较认同的门票心理价位,超过百元,就常常感觉不值而放弃观看。“不能用票价把百姓挡在门外!”于是,低价位成为“百花芬芳”的又一重性格。每场演出的票价最高80元,真真切切地实践了“低价位”的承诺。

这次京昆演出季30至70元的价位吸引了大批戏曲爱好者。一位来自廊坊的票友说:“这种水平的演出,别说在廊坊少见,就算有,那票价我也接受不了。这次到北京来看,加上来回的车费,也就100多块钱。”

觉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观众不在少数。3月29日晚,剧场外,一位老先生被两个年轻人簇拥着、说说笑笑地走来。记者觉得似曾相识,上前细问,果然是连着看了好几场了。老人指着男青年眉开眼笑地对记者说:“是他给我买的套票,知道我爱听戏,就孝敬我一套票。”一阵笑声中,男青年悄声道:“其实早就想请爷爷好好过过戏瘾,但以往演出稍好点的票一张就得好几百,一两场还行,老看就负担不起了。这次我买的50元的票,不到一千块能看19场,爷爷特高兴。”

做一个为人民表率

从“低价位”中受益的不单是观众,还有院团。戏曲院团因场租所累,演一场赔一场,于是少演甚至不演戏的情况并不罕见。另一方面,迫于市场压力,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院团演出时挂牌领衔的总是那几张老面孔。因为长期得不到舞台实践机会,缺乏锻炼,会使许多新秀技艺荒疏、剑锋变钝,甚至改行。这次“百花芬芳”京昆戏曲演出季不收场租,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使院团不再过多考虑票房,敢于让优秀新人挑大梁,接受观众的检验;而新生代们也有了一次难得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和锻炼技艺的舞台。同时,因为有11家兄弟单位同台演出,彼此之间也有了一次很好的交流。

“百花芬芳”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宗旨,精心组织高品质、低价位的文艺演出,“就是要把剧院建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地、充分展示老一辈艺术家艺术才华的舞台、不断推出文艺新人新作的窗口以及直接联系和服务广大群众的场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如是说。

几位昆曲票友把演出季的优点总结为“三好”:一演出好,参加演出的单位都在国内名列前茅,演员的水平也属上乘;二交通好,过去京昆演出多集中在高校,这次是在长安街上;三票价好,百姓想看也看得起。“三好归一好,艺术处处为百姓着想,好!”喜悦挂在票友们的眉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