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江禁渔:力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7-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曲一琳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从4月1日起,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又一次开始休渔,渔民上岸,渔网进舱,渔船入港;北方草原又一次开始放春假,春季休牧,牛羊归栏,实行圈养。休养生息,着眼长远;科学发展,利国利民。为了纪录这次事件,本报组织记者,深入休渔、休牧前线,发回这组报道,敬请
关注。

禁渔期来临,渔民正忙着将渔船渔具拖上岸。(资料照片)

江苏泰州渔民正从渔船上运出网具。(资料照片)

4月1日上午,江苏省海洋渔政码头举行了长江春季禁渔和同步执法启动仪式。五十多岁的渔民老金告诉记者,他要暂时离开他的渔网和捕捞船,开始为期3个月的“休假”。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规定,从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的长江中下游进入春季禁渔期。禁渔期内,除持有刀鱼特许捕捞证的渔船可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区域内限量捕捞外,其余船只都严禁捕捞作业。

“人上岸、网进舱、船入港”

当了28年渔民的老金说,这是他的第6个“年假”,根据5年来的经验,一个星期前他就开始准备拆网停船的工作了,他把这些工作简单概括为“人上岸、网进舱、船入港”。

从2002年起,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开始在长江中下游试行春季禁渔;2003年,农业部决定在长江干流、一级通江支流和鄱阳湖区、洞庭湖区全面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共涉及长江流域10个省市,8100多公里江段。在此期间,10.4万长江专业渔民全部上岸,除刀鱼外的野生“长江鱼”基本暂别全国市场。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一位姓钱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刀鱼的生长周期与其他鱼种略有不同,春禁期间恰是其最佳捕捞时期。由于非常珍贵,即使在非禁渔期,捕捞刀鱼也需持“特许捕捞证”。但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今年发放的“特许捕捞证”数量也比去年有所减少。

禁渔让多方受益

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然而,近年来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和水域污染进一步严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栖息地环境开始变异。导致渔业资源量急剧衰退。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鱼苗产量持续下降,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不到4亿尾;长江近年来的捕捞产量已降到10万吨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同时,在捕获物中,洄游性鱼类减少,捕捞品种趋向单一,渔获个体趋向小型化、低龄化,长江渔业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机。

与此同时,一些珍稀水生野生物种也正濒临绝迹。2006年底,由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中外科学家长江豚类考察活动,历时1个多月,未见“长江女神”白豚踪迹。而被称为“淡水之王”的白鲟,最近的发现时间是2003年。

5年来禁渔制度的实行,对及时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0万多名渔民也是受益者。老金说,通常禁渔期过后,捕捞到鱼的数量和个体都会有很大改善。现在正是鱼的繁殖期,希望7月解禁时能“痛痛快快大捞一场”。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的有关人士也指出,禁渔带来的不仅仅是鱼苗数量的增长,此期间鱼儿个体的增大会使其抗病能力增强。

禁渔难,难在哪里

尽管如此,禁渔依旧很难,在采访时记者不止听到一个人这样感慨。总有一小部分人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黑船”和“黑网”频频出现。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总队队长史复金在接受采访时说,禁渔形成制度几年来,渔民与各地政府都有了共识,禁渔工作阻力小了很多,进行得越来越顺利,但打击偷捕工作仍旧是每年禁渔期的重点和难点。

偷捕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人在长江口深海张网;还有的在沿江区域打起了“游击战”;还有外地渔船选择一些隐蔽的江段实行偷捕;夜间电捕是最恶劣的方式,不仅会电死大量的鱼,即使是幸免的鱼生长也会受到影响,难以继续繁殖。

为打击这些偷捕行为,3月18日,苏州市农林局与所属沿江三个县级市农林(农业)局签订了《2007年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责任书》,这是江苏省加大执法管理力度的一个缩影:每天派船监管;省内各市联合行动;对重点难点江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暗访;组织协调渔政、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在所辖行政区域内水面、港口、市场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

同时,积极开展“媒体看禁渔”活动,通过各种媒体,把政策宣传到渔村、码头、船头和市场,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禁渔氛围。此外,江苏省还建立群众举报机制,让意识较强的渔民来带动和监督其他同行。

各方努力让禁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2006年,江苏镇江市2000多名从事长江捕捞的渔民全部上岸生活,渔船全部进港。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如果渔民在禁渔期间的生活不能得到保障,就很难将禁渔制度顺利推行下去。江苏省政府规定,禁渔期间,市、区财政和镇(街道)参照低保标准,给渔民提供补贴。2006年,江苏省就有4078名渔民领到了196万元的生活补贴。同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上岸生活,引导他们进入养殖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让渔民有事做、有钱赚,减少因为禁捕给他们带来的损失。除了每年给予的禁渔期生活补贴外,泰兴市财政增加了平均每条船1000元的柴油补贴。这些举措有效保证了长江禁渔制度的顺利实施。

史复金说,政府对渔民的引导和扶持还不够。很多渔民习惯了自己支配生产的生活方式,不懂别的技术,要转到其他产业上来,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禁渔只是开始

禁渔工作开展5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恢复,鳜鱼、白鱼、鳗苗等渔业资源有所上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和渔民反映,禁渔以后,鱼类个体增加,单位产量提高,生存环境优化,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好转,长江渔业资源正在逐步恢复。

但这毕竟只能短时间内保护渔业资源,作为缓解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保护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也曾有监测报告指出,目前长江渔业资源总体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

专家指出,长江的生态养护毕竟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工程,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

比如污染,这是长江渔业资源恶化的致命根源,长江水质已由二类水质降至三

类水质,个别江域是四类水质。史复金说,有时一网捞上来,网中的垃圾比鱼还要多。

航运也对渔业资源有一些消极影响。长江航道繁忙,船只螺旋浆常常误伤到鱼类,巨大的发动机声响使鱼受到惊吓,甚至导致鱼体变异。

还有一些水利工程。“以前大坝都是土围坝,坝基有很多芦苇和水草,蕴含丰富食料,鱼可以获取食物并在此产卵。现在的大坝都是水泥的,对鱼类繁殖很不利。”史复金说。

“禁渔之外,这些影响长江生态养护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只有我们多方努力,才会给长江生物营造一个平稳的生存环境。”史复金还告诉记者,江苏省将于4月22日在沿江八市部分江域投放一些鱼种,将休渔禁捕与投放鱼苗结合起来,尽力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