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明以驭吏 宽裕以待民

2007-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澍 我有话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二百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称。朱元璋在称帝后也不隐讳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见诸诏令。在皇权神授观念盛行的时代,朱元璋能有这

样的气度实属难能可贵。

朱元璋,幼名重八,成人后取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少时家境贫寒,为人放牧牛羊。因灾荒瘟疫,父母及长兄病死,陷入绝境的朱元璋只好入皇觉寺为僧,后流浪四方,靠乞讨度日,不久便加入反元起义的行列。在推翻元朝的斗争中,朱元璋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从郭子兴部下的步卒直至称帝,完成了从乞丐到皇帝的身份巨变。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替并非新鲜事,但自恃军事强大的元朝不足百年而亡,的确耐人寻味。从草原崛兴的元朝贵族,面对广袤的中原农耕大地,并未找到有效统治的良方,吏治腐败,残民以逞;政府无能,官员麻木;经济凋敝,民生倒悬。面对腐败无能的元朝,民众只有铤而走险。“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这是当时人们痛恨元朝心态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目标就是要救民于水火。考察元亡明兴的历史嬗变,特别是认识朱元璋的人生轨迹,这是一个基本支点。

近一个世纪以来,朱元璋因时事的需要被人们任意褒贬,或痛恨其“特务统治”,或讴歌其反元义举,或痛斥其称帝后对农民阶级的背叛,或指责其强化君主专制的暴行。事实上,从贫困地区和赤贫家庭起家的朱元璋的政治追求是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强他们对明朝的向心力是朱元璋的最高追求。推翻腐败无能的元朝和构建清明廉洁的明朝是朱元璋的一贯理想,也是前后连贯的一件事。而要使农民不走投无路,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官民矛盾。

治吏和安民是传统中国政治的两大核心任务。精明的封建政治家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王朝瓦解的真正根源在于吏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婪无度,民众造反只是其政治功能衰竭的外部表现而已。从元朝腐败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对此认识更深,故能提出“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明太祖实录》卷54)的主张,并利用手中至高无上的皇权竭力营建官清民安的小农社会。在治吏方面,朱元璋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枢机构进行了大胆变革,废除传统的宰相体制,减少行政层次,以便皇帝有效控制百官,避免元朝权臣蒙蔽皇帝而无恶不作的弊端。在朱元璋看来,这是构建皇朝权威、赢得民心所必需的制度性保障;二是通过颁布《到任须知》、《责任条例》、《六部职掌》、《大明律》、《御制大诰》、《醒贪简要录》、《为政要录》等法规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来严肃官纪,希望百官能够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如此,才能确保民众对政府的拥戴;三是严惩贪官污吏,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甚于贪墨”,任其蔓延,足以摧毁一个政权,因而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来遏制腐败。对于涉及当时整个官场的空印案和群体参与的郭桓案,朱元璋不惜诛杀数万人。对驸马都尉欧阳伦走私茶叶、牟取暴利的行径,朱元璋也绝不姑息,同样将其诛灭。通过重典整饬,前朝官场腐败的恶习到新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正如蔡美彪先生所言:“明太祖严惩贪污,被治罪的各级官吏多至数万,虽施政不免严酷,但元末官场积久的贪风,由此而得到抑制,作用还是积极的。”(《中国通史》第八册)

朱元璋以严驭吏的目的还是为了安民。他直言:“君天下者不可一日无民,养民者不可一日无食。”(《明太祖实录》卷53)因此,他将“安民为本”作为自己施政的中心要务。一方面他继承历史上的安民养民之法,采取了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分配无主荒田、移民垦荒、派军屯田、兴修水利、重视农桑、打击豪强地主、救济灾荒等一系列休养生息、扶持农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确保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有效控制。朱元璋首创里甲制度,藉此恢复和稳定农村秩序。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里老人制度,利用人们尊老敬老的传统,推举德高望重且乐于服务的老人调解和处理乡村婚丧、斗殴、盗窃、债务纠纷、亵渎神明等事务,并有权惩治游手好闲、称霸乡里的泼皮无赖,教育乡民从善去恶。这套严密的教化组织目的在于使乡民“相亲爱,风俗厚”,极大地强化了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管理,对明初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称帝后的朱元璋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居安思危,如履薄冰。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明王朝,他每天坚持上朝理事,从不懈怠,以致夜不安枕,食不甘味。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同时,朱元璋称帝后,也仍能保持节俭的平民本色,使自己处富不淫,处贵不骄。他经常吟唱唐朝李山甫《上元怀古》“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的诗句以自省,力图以自己的俭约来规范天下臣民的消费行为,保证贫困者能够活命,富有者不致淫奢过度,使两者能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共存。尽管朱元璋所讲的“节俭”是权贵者永保财富的“节俭”,但在当时还是顺应了广大民众的要求。

明亡清兴之后,顺治皇帝曾询问大学士范文程、陈名夏等人:从汉高祖刘邦到明太祖朱元璋,哪个皇帝最为优秀?陈名夏认为最贤者莫过于唐太宗。顺治则说:“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诸君不及洪武也。”(《清世祖实录》卷71)后来,康熙皇帝也为南京朱元璋孝陵题词“治隆唐宋”。不难看出,顺治父子对朱元璋以驭吏安民为核心的为政之道都是肯定和尊崇的。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