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7-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生命哲学美学的历史流变及其基本特征

朱鹏飞在《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从最初的源头算起,生命哲学美学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典主义哲学时期的康德和席勒。再往以后从发展期的莫里兹与施莱格尔,奠基期的叔本华与尼采,到成熟期的狄尔泰、詹姆士、西梅尔和柏

格森,后续期的海德格尔与萨特等人,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生命哲学美学流派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生成”与“体验”,与此相关联,时间性与潜意识问题在生命哲学那里也就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生命哲学美学冲决了古典主义哲学美学的绝对理性主义堡垒,对于哲学和美学的现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思想史事件

陈少明在《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思想史事件从属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它与一般历史事件形式上相类,实质上也有重叠。但是思想史事件与一般历史事件不能混为一谈。确定一个事件是一般历史事件还是思想史事件,要看它是否有思想作用,具体说要看它在思想史上的影响,或者其所蕴涵的思想价值。因此,思想史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构成思想史影响的事件,一类是有思想价值的事件。文章重点分析了有思想价值的事件。文章认为,由于经典在文化中的典范性,其所载的内容包括人物的故事情节,具有普遍的意义,是理解经典世界生活方式、价值信念、感情取向的基本素材,因此,通过调动、运用相关的知识对某一事件或个人行为,作出深入的有洞察力的分析,把隐藏其中的意义开掘出来,这无疑可以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另一条思路――解释经验。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限制与超越

刘大椿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在当前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非议。专家系统及其同行评议在中国所受干扰太多,伴随“学术经济化”的现象出现了评价者角色的失范。量化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毕竟只是管理的工具,其作用不可高估,在学术活动中仅供参考。在现实情况下,学术机构的官本位决定了学术独立的困难,过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评价体系往往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突破性成果不符合评价标准之事时有发生,必须了解对评价体系的这个基本限制,努力寻求超越之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