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巴山隔不断亲情

2007-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连成 我有话说

同一主题的图片展、同样动情的演讲会和自发性的“爱心捐助大巴山”活动在珠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重演着,把越来越多特区人的心与大巴山深处那一条条羊肠小道、一间间农家茅舍、一个个光脚丫的孩子和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自珠海的志愿者队伍和饱含深情厚谊的捐款与援助物资,成为大巴山区知识和财富

的种子,成为共和国和谐进行曲中欢快的乐章。

巴山蜀水崛起的“支点”

“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片爱,救济一户贫困家庭,资助一名失学的孩子,挽救一个垂危的生命,让我们心中的慈善意识化为西部大地上的春风春雨……”珠海市香洲区李雯、罗志勇、卓少立、杨长江4位青年教师自从去年7月完成重庆对口支教任务归来,这样的激情演讲和“大巴山的呼唤”摄影展在珠海市机关、学校和街道社区里不知举办了多少回,几乎每一次都能在举办地掀起一股股“爱心”捐助热。据统计,珠海5年来无偿援助巫山、巫溪、奉节和广东揭西等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1.1亿多元,其中市民个人捐赠1600多万元,援建学校44所,卫生院30所,大巴山区3.15万适龄儿童读书难和73万乡亲看病难迎刃而解。

今年春季开学前,巫溪县北门村小学4位家境贫寒的学生收到“珠海市民”的600元书本费和生活费捐款;巫溪县凤凰初中何清华、何江华姐妹俩收到了“牵挂你的人”寄来的1000元学杂费和寄宿费。城厢中学一位高三女生在来信中说,是那些至今不相识的恩人们的无私捐助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会永远珍藏这些爱的阳光。记者获悉,珠海市教委和社会各界的4100多万元教育捐款,已经使巫溪县8万多名失学孩子重新捧起了书本,一座座援建学校的兴建成为巴山蜀水在贫困中崛起的重要“支点”。

十万乡亲命运的“拐点”

一项深得民心、人人自愿遵循的援助西部制度在珠海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不声不响地实施了5年。2002年6月,珠海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项关于“开展社会扶贫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开展“1万名干部帮扶1万户贫困户,1万名师生帮扶1万名特困学生,1万名青年捐赠3万册书籍,1万户居民捐献10万件衣物和培训1万名基本合格的劳动者”等5个“1万”援助计划,其中“万干扶万户”要求每个干部每年捐助500元,领取1张“一对一”帮扶重庆贫困户的爱心卡。

巫溪县城厢镇门洞村村民毛西国5口之家命运的转机就是从一份500元帮扶捐款开始的。“先买了种羊,种羊生了崽,再卖小羊。”毛西国给记者算了一笔家庭收支账:3年来每年净增收2000多元,加上他参加村里建筑队外出打工的收入,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今年添置了第1件电器――25英寸彩电。

“巫溪、巫山、奉节三县所有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都有了种子款、肥料款,他们中有四成左右年人均增收200-400元。”

新兴产业腾飞的“起点”

三千大巴山儿女在珠海对口援助和实业扶贫活动中,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托起了中国西部最大空调生产基地的大厦。6年前,从奉节技校走进二郎科技新城重庆格力电器大门的小伙子封波,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担负起直接管理280多台进口设备的机修班班长的重担。当时,他和400多名山区同龄人连土建、水电管道图纸都看不明白,硬是在那些珠海师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电机组装、管理和维修知识,他还被派往外地采购机床。如今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大巴山新一代每年人均生产空调1000台,人均销售收入140万元,珠海市对口扶贫带来的机会,把一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新兴产业腾飞的“起点”。

“重庆格力电器一直奉行贫困山区青年先招收,贫穷家庭学生先录用的用工政策。”重庆格力电器负责人陈建国对记者说,重庆格力电器如今产能提高到了200万台以上,他们已经为这里的年轻人建立起了新员工岗位培训、新机型专业培训和现场管理等学习培训体系,新一代产业工人将是大巴山的未来和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