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离张纯如有多远

2007-0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效仁 我有话说

纯如,意为和谐美好,出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在父亲张绍进博士、母亲张盈盈博士的眼里,童年张纯如是个“书虫”,而成年张纯如是作家、历史学家。我不知道,对这样一个奇女子,一个对南京大屠杀真相执著至死的美国华裔女性,中国的读者有多少人听说过,但隐约感到,我们对她了解得很少很少,距离她也很远、

很远。

张纯如的第一版只印刷了2000册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最早热销是在加拿大,然后是美国,连续几个月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影片《张纯如》亦是由加拿大华裔医生王裕佳及加拿大有关组织筹划制作,并且打算发行到日本去;加拿大土生土长、扮演成年张纯如的郑启蕙说:“张纯如不想别人忘记南京大屠杀,我不想别人忘记张纯如。”无论是认知、记忆还是怀念,我们似乎都落在了人后。

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父母原籍台湾。她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作记者,长期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和《洛杉矶时报》等著名报刊撰文。她9岁时第一次听父母讲起1937年日军在南京的屠杀,难以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惨绝人寰的暴行。然而,在美国当地公共图书馆她却找不到相关资料。她为此曾专门找到外婆、姨妈印证父母的话,并把时间、地点一一记录下来。为了追逐真相,她开始走向历史的深处。

1995年7月,张纯如只身来中国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她甚至想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南京普通老百姓穿什么鞋子,早上吃什么饭。她将亲眼看到的南京城景色写到《南京大屠杀》书中,让这一段历史有了质感,似乎触手可及。1997年底,《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在美国出版,成为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南京暴行的英文著作。《纽约时报》当时报道说:“历史学家、艺术家、政治活动家们这样评价,如果说这本书有助于填补战争暴行空白的话,它同时也具有某种更深远的意义:对于太平洋战争和日本罪责的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觉醒。”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清晰认识,基本上始于张纯如的这本书。2002年之前,加拿大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只讲到欧洲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如今安大略省已成为西方第一个将南京大屠杀编入中学历史必修课程的地区。

张纯如于2004年11月9日自杀身亡,时年36岁。遗言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当追求真相和正义的弓弦绷得太紧,一个弱女子,最终折断了继续飞翔的翅膀。

温家宝总理近日访日之旅,曾站在日本国会的讲坛上,用大量事例深情地回顾了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同时强调: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总结和汲取近代50多年不幸岁月的历史教训。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选择都告诫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张纯如。

我们,美国,加拿大,谁应该离张纯如更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