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的智慧和智慧的科学

2007-04-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醒民 我有话说

科学以追求真理为起点,并以真命题的集合或正确的科学理论为归宿。求真可以说是科学的本能和天职,也是科学有别于其他知识体系、探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独立标格和显著特色。然而,“真理不论多么宝贵,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必须用美和仁爱来使生活完美。”遗憾的是,惯常的和现实的科学太缺乏美和爱了。其原因在于

这样的科学不是智慧的科学:充满它的只是信息知识,而不是通向智慧的或转识成智的知识。

这不禁启发我们询问:什么是有智慧的科学或智慧的科学?为此,我们必须先得明白什么是智慧。

无论从西文文献、中文典籍还是佛教经书来看,智慧都内含敏锐的洞察力、健全的判断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智慧有囊括四海之胸怀,举重若轻之气度,高瞻远瞩之预见,明察秋毫之眼力,事半功倍之绝技。智慧消弭了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此岸与彼岸、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现实与可能、实然与应然、天道与人道、理性与情感、必然与自由、可说与不可说等等的二元对立,超越了二者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智慧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真、智、乐的会通,知、情、意的和谐――它把诸多“三位一体”尽集于一身。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智慧就被视为真知之基、众美之源和道德之魂。在茫无际涯的幽邃而诡魅的宇宙中,智慧只不过是漫漫长夜的一线亮光。但是,正是这一线亮光即是一切。

揭示了智慧的蕴蓄,智慧的科学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智慧的科学是一个三维世界:求真维――判断正误,辨别真伪;向善维――识别好坏,彰善瘅恶;臻美维――感知美丑,择优而从。

对于辨别真伪,科学自有一套独特的进路和有效的方法,这是科学的拿手戏和绝招。对于识别善恶和感知美丑,科学也可以起到提供背景知识、增加论证力量,划定极限边界等间接作用。尤其是,作为科学探究主体的科学家,完全可以而且很有必要把自我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注入科学,促使科学充分发挥向善、臻美的功能。

因此,智慧的科学有助于个体趋于圣洁,社会归于和谐,从而达到趋圣归和的终极鹄的。一言以蔽之,智慧的科学即是求真、向善、臻美、趋圣归和的科学。

智慧的科学是可能的。为此必须外合里应,双管齐下。

一是向外敞开胸襟,放眼异域,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汲取营养,从历代哲人和贤人的言行中直接沐恩,从而惠泽科学。

二是向内发掘科学自身藏而不露的本有智慧――科学的智慧。在作为探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中,我们可以直接借助理解科学思想,把握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实践科学价值达成。在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中,我们也可以间接通过转识成智实现。

科学具有庞大的知识本体,在当今的知识王国中,它也许是独占鳌头。但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当然智慧也离不开知识并基于知识――知识经过“哲人之石”的点化,才能成为智慧,即整合的知识本体。这种“哲人之石”就是理性和情感的珠联璧合,就是科学和人文的相得益彰,就是真与爱和美的水乳交融。因为前者以物观之;后者主要是以我观之;只有智慧才是物我为一,以道观之,从而独具立足现实、超越现实之慧眼。

由此可见,科学的智慧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以往囿于知识哲学,不注意发掘这种智慧,以致对科学的智慧视而不见罢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知识哲学步入智慧哲学。

就这样,向内深入发掘科学的智慧,向外不断吸纳非科学的智慧,智慧的科学岂不是指日可待?

智慧的科学决不是乌托邦,它是有坚实的基础的。要知道,无论是科学抑或人文,无论是认识世界、道德良知还是审美情感,都和人的感知和心灵密切相关。智慧的科学的三个维度和终极目标正是植根于人的感知和心灵。更何况,以真为本的科学兼有善和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真、善、美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体:“所谓真乃是知识上的善,美乃是知觉上的善;而善则为道德价值的真,美则为表象与知觉上的真;真可以说是知性的美,而善可以说是行为的美。”

智慧的科学是精神的太阳:它的本体存在是真,它的和煦温馨是善,它的七彩缤纷是美,它的光明是智慧。

发掘科学的智慧,迈向智慧的科学――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期盼!

[本文是作者为《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文化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所写的“跋”,发表时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