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产线上的“千手观音”

2007-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赵达 本报记者王燕琦 曾毅 我有话说

今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众多科技精英、学界泰斗登上我国科技殿堂的最高领奖台。仅有着中专学历的王洪军,一位来自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大众公司焊装车间的普通工人,凭借其发明

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在全国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1991年,当时国内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公司投产,技校毕业的王洪军来到了工厂的焊装车间,成为一名钣金整修工。钣金整修是轿车生产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它要在车身喷漆之前,对钣金做全面的检查并消除所有的缺陷。这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工人常常要抱着十多斤重的高频打磨机进行修磨,噪音大,粉尘也大。到了夏天,40多米长、布满300多个灯管的整修通道像一个大蒸笼,一动就是一身汗,衬衫一会儿就湿透了,脖子上都和了泥。同他一起进厂干整修的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这苦,后来都改行干电工、钳工去了,但王洪军却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公司投产初期,车间里钣金整修都是由外国专家负责,中方员工只能打下手,递递工具,干点小活。可王洪军不信邪,他认为“合资”是“合”,不能“靠”,干合资产品咱得练“中国功夫”。于是,他一边打下手,一边练“硬手”。钣金整修技术性很强,需要很多理论知识。于是他开始在理论上武装自己,每天跑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跑书店买技术书,对照书本反复操练,两个多月后,终于修好了一台车。

公司投产初期维修工具完全依赖德国进口,进口一件工具费用高达6000多元,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订货周期长。车间的现场工程师经常为缺工具而发愁。王洪军意识到要干好钣金修磨,就得自己能发明制作工具。从此,在创新的路上,王洪军开始了新的探索。他做的第一件工具是修侧围的钩子,开始着力点没有找准,能够着缺陷处,却用不上力量,他调整了工具的弯度及尺寸,着力点解决了,但由于前端强度不够,一用力钩子就打弯变形。王洪军没有灰心,专门去技工学校向老师请教,又看了不少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方面的书。经过多次试验,第一件工具终于做成了,工友都抢着用,有时连外国专家也来向他借钩子。从那以后,王洪军对制作工具入了迷,工友们也为他出主意、想办法。一次,老厂长张荣辉为了给王洪军带一套德国工具作改进参考,因行李超重,硬是把一大包贵重礼品扔在了德国机场。说起这事儿,王洪军至今还感念不已。

经过多年的探索钻研,王洪军发明研制了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被誉为生产线上的“千手观音”。现在,一汽-大众的钣金维修工都使用王洪军发明的修复工具,仅这一项就为公司节约100多万元。(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