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虎虎生“金”奔小康

2007-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董一鸣 我有话说

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河南省商丘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总人口1366人,其中70%的村民从事绘画产业。村中父子画家、夫妻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他们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仅北关镇就有1500多

人,形成了以王公庄村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年绘画作品2万多幅,年创产值600多万元,每年约有20%的绘画作品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书画市场。

一手拿锄杆  一手握画笔

走进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三纵两横的村级水泥路旁,农户的门楼上都挂有“绘画工作室”“美术培训班”的大字招牌。出自农民之手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挂满村头文化中心展室和农家的院墙、房舍。随便走进哪一个画室,都能看到农民绘画的热闹场面,或师徒授艺,或夫妻、父子绘画,或网上销售……让人深切感受到这里不是处在黄河故道之滨的偏僻村庄,而是一个具有浓厚的现代文明气息的文化之乡。

村民选择以绘画为业,始于1985年。当时,在外地一家美术公司打工的村民王培双经人介绍,拿了自己画的几幅工笔花鸟画到开封的画廊探路,结果很快卖出。

掘到“第一桶金”的王培双意识到绘画也能赚钱,便潜心学画,回村后开始独立作画、卖画。不久,高中毕业后在外地学习工艺品制作的村民肖彦卿,村里喜爱年画、工艺画的王建民、王培振,也相继开始了一边学画、作画,一边四处卖画的营生。

农民画师们通过临摹名作、自学取法和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提高了绘画技艺,打开了市场销路,村里的绘画队伍也逐渐“滚雪球”般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四大虎王”“四小虎王”为骨干的绘画群体。他们创作的“民权虎”风格独特,知名度不断提高,逐渐在绘画市场上走俏。

目前,王公庄村农民画作尺幅小到三尺“虎头”,大到几十米的“百虎图”长卷,品类繁多。仅“百字系列”长卷就有20多种,如百鹰图、百鱼图、百禽图、百僧图等,价格由过去每幅几十元卖到现在每幅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一张画十亩粮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销路的打开,王公庄农民的绘画收入也大幅度增加,成为发家致富、奔上小康的主要手段。“一张画换几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如今已成为现实。

    “四大虎王”之一的王建民依靠绘画、卖画收入,不仅在几年前率先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各种家用电器,还购买了一部小轿车。走进王建民家中,见5个房间都成了画室,房内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虎画。王建民擅长工笔动物画,主攻画虎10多年,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作品《家园》、《情深》、《雄风图》等,曾获多项大奖。现在,他的一幅虎头画能卖5000多元,今年画的一幅八骏图,卖到1万元。他的女儿王敬今年17岁,初中毕业后随父学画,一年多来已完成15幅长26米的《百虎长卷》。记者在王建民家参观时,恰巧亲眼目睹了一位西安的客户以4000元的价格买走了一幅王敬的百虎图。

“四大虎王”之一的肖彦卿则创造了本村的几项纪录:第一个装电话;第一个买摩托车;第一个买电脑上网……在肖家,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过去一幅画只能卖四五百元,现在能卖到七八千元,通过网络还可以卖到韩国、日本去。”

村支书王培运说,王公庄村农民画虎已经发展成为一大产业。目前,在郑州、北京、西安、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大型专业书画市场上,都建有专门出售“民权虎”的摊位。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6600元,村民新建楼房10多幢,购置小轿车8辆。

目前,他们正规划建设农民绘画市场、村文化大院,通过举办农民画展销和设立“民权虎”网站等形式,进一步开拓市场,让更多的“民权虎”跑向全国,奔向世界。

“我看到了河南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希望”

看到王公庄村很多人靠绘画致了富,附近的翟庙村、大王庄村、李桥村等村的村民也跑到王公庄村来学习绘画。在肖彦卿家,正在埋头绘画的20岁的王海珠告诉记者:“我家姊妹多,原来经济很紧张。现在我和我哥都学绘画,每人一个月挣一千多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王公庄绘画村的这种变化带给村民的不只是财富。以前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会种地土里刨食,现在,绘画成了他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走在村里看到的是国画,闻到的是墨香,人也跟着变文明了,举止言谈得体,村容村貌整洁,治安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不少村民盖起了楼房,购买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院内栽种了花草,生活品位正在城市化,小日子过得充实而又滋润。

王公庄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美术)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绘画)村”。近年来,他们还成立了王公庄农民书画院和王公庄画虎村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报了“王公庄”“民权虎”“王公庄画虎村”注册商标。

王公庄村的富裕之路,是文化产业蓬勃生命力在农村的一次顽强成长,也是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的一次成功实践。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王公庄村调研时高兴地说:“我看到了河南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希望,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