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航大:从重分数到重创新

2007-05-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刘春龙 我有话说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的大三学生杨思强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他自行设计开发的两架飞艇以40000元高价卖出,被运用于山区高压架线作业。据了解,三年来,杨思强已设计出了近20种不同性能的飞行器,而他的学长胡铃心也已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获近十项大奖。在南航大,像杨思强

、胡铃心这样的创新“明星”已不罕见

鼓励创新:从精英赛到“全民赛”

杨思强和胡铃心都师从有“拼命三郎”之誉的昂海松教授。在昂教授的指导下,杨思强已设计出了近20种不同性能的飞行器,而他的学长胡铃心负责的“太空线缆系统”课题,在2004年“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国际创新竞赛”中一举荣获亚洲赛区第一名。到目前为止,胡铃心荣获了“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奖项,而当年他高考成绩离一本线差8分,南航大看重他的“发明天才”而将他破格录取。

“前几年搞‘挑战杯’赛,都是学校一些积极分子凑在一起搞研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全校性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去年全校就有几百项作品报名参赛。学校能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浓郁的创新氛围。”该校党委书记崔锐捷说。

据了解,“十五”期间,南航大投入了1000余万元改善创新环境,为一些成绩优异者每年颁发1000-5000元不等的特别奖学金,并实行学生通令嘉奖制度鼓励创新。至去年,该校共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技术奖112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7项,1991年以来,获奖科技成果项目数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20名,其中有九年列全国高校前十位。

教学管理:从唯课堂到重实验

“一直以来,许多大学选才标准多以‘知识再现’为主导,把学生注意力引向了‘记忆’而非创造,造成社会整体创新能力匮乏。而提倡以创新为导向来选拔学生,则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像被破格录取的胡铃心就是成功案例。”胡海岩校长说。

该校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并专门建立了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室等大学生创新基地。同时,该校按照发展型评价和形成型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但强调结果,还要深知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不再迷信“分数”,而是热心“创新”。

南航大教务处李子全处长说,学校专门开辟了工科研究实验班、工科基础强化班,对有专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工研班’和‘工基班’每年有95%以上的学生被授予本硕连读资格,而且全校各种大赛中有50%的获奖者出自这两个强化班。”此外,有特长的本科生一入校就有了自己的学业导师和个性化培养方案。

校长带头:从创新者到领导者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胡海岩教授就担当着南航大这列创新火车“车头”的角色。

胡海岩教授本身就是一个勤于创新的科学家。他从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开始思考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去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胡海岩说:“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自己的尖端科技、有源头产品,不能老给别人交学费,总受制于人,我们的东西不但能造出来,还要能卖出去,要有国际竞争力。所以创新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除了自己研究外,胡海岩还在南航大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在创新道路上有数不尽的难关,仅靠个人不行,在保留必要单干户的同时,要改变个体户单干模式,树立大团队科研创新观,这对科研攻关方向的凝聚、交叉学科的渗透都很有推动作用。”

金栋平教授是胡校长创新团队的成员之一,他说:“胡校长最大的魅力,是他对科研项目有着长远而准确的预测眼光,能清晰地预见到一项创新项目的前景。而且胡校长会尽一切可能为大家搞科研提供支持,力争让南航大做创新事业的‘国家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