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州大学毕业生乐于赴山区就业

2007-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本报福州5月2日电 眼下,大学校园内的各类招聘会五花八门,但签约率往往并不乐观。而日前福州大学里的一场就业供需见面会上,用人企业却赚了个“钵满盆满”。原来这是学校举行的一场山区企业专场招聘会,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山区的发展前景,让大学毕业生们趋之若鹜。材料学院的王昌龙等5位同学就一举与南平的一家企业

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如今,到山区和基层就业不再是我们大学生的‘次优选择’了,而成了许多同学的首选,因为学校和社会为我们到基层创业成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这位刚刚签约的毕业生满心喜悦地对记者说。

以前,不少毕业生把就业山区基层视为“鸡肋”,如今,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福州大学把它做成了“香馍馍”。这些政策包括:对到山区县(市)工作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许可的条件下,可实行合同制管理,户口落在福州,由人才市场代理人事关系(前3年免费);凡到山区县(市)工作满两年以上、考核合格者,报考本校研究生的,享有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总分加10分的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免修实践环节学分;对已录取为学校研究生,愿意到山区县(市)工作的学生,允许保留2年学籍,并免修实践环节学分;学校还设立了50万元服务山区奖励基金,对到山区县(市)服务满一年的贫困学生给予每年1500元到3000元的奖励,用于归还当年的国家助学贷款。

去年春季,当黄伟程再次回到上杭紫金山金铜矿上班时,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1998年7月,小黄从福州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贫困山区上杭县的这家企业就业。工作三四年后,他开始感觉到知识不够用了,于是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刚好此时母校出台了对到山区就业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优惠政策,于是2003年9月小黄重新考入母校,脱产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刻苦钻研,学业成绩优秀,并被评为福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不少人以为,小黄这次可以趁机跳出穷山沟了,不想去年毕业后,他再次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上杭原单位。“学校的政策为我们就业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导向,对于大学生来说,基层其实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黄伟程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努力出色,他如今已是矿里主持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

来自宁德山区的苏励凯是福州大学法学院05届毕业生,毕业当年他考取了学校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是继续读研还是回乡建设,这个问题也曾困扰过他。根据母校鼓励毕业生到山区工作的政策,他最终选择了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先回家乡工作的路子。有人劝他说,你是学生党员,拿过五次奖学金,还获得过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称号,也考取了研究生,以这样的条件完全能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干吗又回到大山里头去?“学校为我们就业基层铺平了道路,我们就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与其给大城市锦上添花,不如给贫困山区雪中送炭。”苏励凯告诉记者,将来研究生毕业后,他还要回到家乡去。

材料学院05届的曾佳伟是位贫困生,他每年依靠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和在校外兼职家教,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连续五次获校奖学金。毕业时,他要求到山区龙岩的一家企业去工作,学校给予他数千元的贫困生奖励。“学校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也使得更多的毕业生乐于下基层,也能够顺利下基层。”他这样说。

为了给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福州大学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省内山区用人单位信息库、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信息库。学校还每年定期举行山区企业专场招聘会,使毕业生们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据福州大学学生处介绍,如今选择赴山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水涨船高”,前年有500多名毕业生主动就业基层山区,去年这一人数达到800多人,今年更是有超过千名毕业生争相涌入山区创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