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矿工心中的“党妈妈”

2007-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赵达 本报记者 杨荣 特约记者 李建斌 我有话说

说起党素珍,杜儿坪矿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一辈子甘做小事,还持之以恒,真是了不起,她是咱们矿工心中的‘党妈妈’。”

每天凌晨4点,党素珍就挑着一担开水,步行10里来到井口。后来矿区开通了电车,给她节省了时

间,她却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干起了别的。还是每天凌晨4时,党素珍起床,先将家属区的楼道和楼下的公共厕所打扫一遍;约5点,她挑着开水乘头趟电车到井口。趁着矿工们开班前会、更衣,她把水烧开了。

杜儿坪矿每天光上早班的工人就有一千多人,党素珍一早上光开水就要烧好几担,刚把水送到井口,她又要忙着放广播、放录音、给工人讲安全,说自编的安全快板书。看见哪个工人的衣裳破了,手套烂了,她就拉住缝上几针。

早上8点,工人们下井了,党素珍又忙着给阅报栏换新报纸。中午,中班的工人开始下井,党素珍又是一阵忙碌,端茶送水、缝补衣服、放录音、讲安全,忙得常常连带的午饭都忘了吃。遇到矿上开安全会、生产会,她还要拿上录音机去录音,整理会上的文件材料,再给工人们“传达”。每天下午4点,她才能把这些“工作”做完,接着又拿起铁锹清理沿途10多个厕所,下午6点到家,屁股还没坐稳,又要爬坡上梁,走东家串西家地签订安全联络合同、调解家庭矛盾、家访“三违”工人。

晚上八九点回家,吃口饭,她就又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忙碌了:录音、写标语、熬米汤……

这是党素珍一年365天中普通的一天,也是党素珍50年来普通的一天。

党素珍常常教育儿女:“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

杜儿坪矿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搜集整理党素珍事迹时曾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仅1981年到1990年,党素珍就为矿工缝补工作服1.42万件、手套2.37万副,用去扣子630袋、针60包、线36把、布10多米;她先后用坏了12台录音机、两台卡拉OK机、300多盘磁带、5个扩音器。

党素珍只是一个职工家属,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家7口人,在子女参加工作前,生活都靠丈夫的工资维持。最困难的时候,大清早党素珍在家里熬米汤,米汤的香味唤醒了睡梦中的孩子,5个孩子10只眼睛可怜巴巴瞅着锅里翻滚的米汤,口水一口口往下咽。

在三女儿李改金的记忆里,母亲只有生弟弟、妹妹、得了重病的时候,才会休息休息,除此之外,不管风霜雨雪,还是酷暑严寒,坚持为矿工送水的举动从未停止过。

小儿子李军开告诉记者:“我妈对下井工人比对我们还亲,不管受到多大打击,受了多少委屈,都搁不下下井的工人。起先,我们对我妈有怨气。后来,跟我妈一起到井口,看到我妈和工人们是那么的融洽,才算真正理解了她。以后,我们全家人把妈做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大姐在纺织厂上班,常常帮妈采购布头啦、布块啦、针头线脑啦,还有茶叶、桔子粉、红糖、白糖,一买就是几十袋、几十斤。二姐离家近,家里洗洗涮涮的活儿,大都落在二姐的肩上。三姐普通话说得好,每天晚上给我妈录音。如果有刷标语、挂标语的事,就是我爸、我哥和我的事了,有时连三个女婿都会动用上。”

“谁没有家,但‘党妈妈’舍了自己的家,为的是我们大家。”接受采访时,杜儿坪矿工们的话里充满着对“党妈妈”的敬重。

1991年,党素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妈妈”。她用自己的一生,温暖了每一个矿工的心。她的事迹感动了西山矿区,感动了三晋大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