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医学院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2007-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逵 我有话说

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迅速发展,卫生服务需求增长,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高等医学教育承担着这项任务。但我国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缺陷,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限于经费和师生比等客观条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课程大班授课,实践课程则以简单验证书本理论

为主,缺乏小组讨论和辅导。这种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灌输、强调知识记忆,轻视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的训练,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欠缺,过分相信权威,临床技能不足,创新精神不强,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缺失之一。

其次,不能很好地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也是我国目前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现象。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医疗实践的基础。在当前医疗市场化和商品化倾向日益严重、国家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医疗职业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同人文教育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主要着重灌输人文知识,坐而论道,而不注重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致使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脱节,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务人员缺乏人文服务的真正意识和实际行为,甚至出现种种不顾病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我国医学院的人文教育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需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对医疗的作用,积极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转化。

随着我国政府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公共卫生事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极好机遇。但反观我国医学教育,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公共卫生的含意是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它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群,是群体。而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基本专注于研究个体,详细剖析个体结构与发病特征和机制,教授诊断治疗的方法等等,而公共卫生方面的教学远远不够。这样的失误近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以借一组美国的数字加以说明:整个20世纪卫生工作使该国国民的预期寿命延长了30年,其中25年归功于费用有限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工作,而费用如同天文数字的临床工作的贡献仅为5年。这5年中还有1.5年是临床预防服务,如疾病免疫和筛检的贡献。由此可见,医疗工作必须切实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但长期以来公共卫生在医学院校教学中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甚至包括国内顶尖的医学院,课程安排只限于理论讲授,不安排预防医学的见习和实习,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偶或一见,但也常因经费和课时缺乏保障而名存实亡。这就使得临床医师不懂预防,不懂流行病学,不懂如何控制传染病。2003年全民奋战非典取得胜利,但由于临床医务人员普遍对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不够,缺乏经验,也使得原本可以减少的损失没有实现。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高等医学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现存的问题必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根源,所以仅仅从教育模式来寻求根治之道,有失之简单化之嫌。一方面,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与这相配套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多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医生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医院的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都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对我国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了解人民群众对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卫生服务的主要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制定培养目标,明确作为一个完成正规高等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态度、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以此为前提,细化培养目标,规定国家统一的高等医学教育核心教学内容,以使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更紧密地结合。

本文作者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教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