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2007-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建强 我有话说

    编者按天津市把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共享文化成果,共建和谐家园”为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事业在共建共享中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人民为本,以基层为根”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氛围。本报今天刊

登通讯,介绍他们的经验。

服务在共享中延伸

今年3月14日晚,400多名农民工第一次走进天津中华剧院,免费观赏由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专场演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换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西装,有的还特意打上了领带。演出刚一结束,一位青年就眉飞色舞地用手机告诉家人:“你们知道吗――我现在正在天津最好的剧院里看芭蕾呢!”就在这一天,天津市开展的“共享文化成果,共建和谐家园”公益性文化活动拉开了帷幕。

重心下移,普惠共享。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鸿友说:“把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不断扩大受益面,是近年来天津文化工作的一条主线。”

在天津,“海河情”艺术团享有很高的美誉度。这个由全市著名艺术家和优秀中青年演员抽调组成的艺术团体,迄今已连续十年深入到农村、厂矿、军营慰问演出,足迹遍及津沽大地。仅去年一年,“海河情”艺术团就率全市逾千名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组织了500余场高品位的文艺演出,观众人数累计达50万人次。如今,“海河情”演出活动系列已成为天津响亮的文化品牌,“海河情”艺术团也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天津的‘心连心’艺术团”。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天津市近年投巨资建成了一座集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公园――“银河广场”。去年暑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市9个艺术院团的一千多名艺术工作者,陆续在这里为11万社区居民奉献了交响乐、戏曲、歌舞等6台精彩演出。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肖嘉喜回忆当时的盛况时,依然激动不已:“面对台下一望无际的人群和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每一位演员内心都感到强烈的震撼,一名艺术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我们演奏出一支大家熟悉的怀旧歌曲时,台下万人齐声合唱的壮观情景,让我至今难以平静!”从那时起,银河广场有了一个别名――“民心舞台”。

近年来,天津市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天津自然博物馆推出“共享阳光”主题活动,把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列为延伸服务的重点,免费接待800名农民工进馆参观;天津博物馆与河西区“坚强孩子俱乐部”的100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和残疾孩子建立了“手拉手共建基地”,长期向他们提供免费服务;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全市中小学生当中开展了“寻找伟人闪光点”主题参观活动,并为他们免费放映3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看一件文物,讲一段故事”主题教育活动,使纪念馆成为中小学生德育实践体验活动的大课堂……据统计,天津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就与全市中小学校共建“青少年教育基地”100余个;仅去年一年,就免费接待未成年人、7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优抚人员、低保户、下岗职工、农民工等30多万人次,占年接待观众总数的30%。

天津图书馆通过开设社区分馆、行业性分馆和发展汽车流动图书馆等方式,把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乡镇和行业;通过向注册读者开放公益性的电子文献网上检索和阅览,推出“一码通”项目,把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坛”、“天津历史文化行”等免费系列公益性讲座,在高雅艺术和大众之间架起了普及的桥梁,把服务延伸到新领域。

事业在共建中发展

在天津图书馆采访时,陆行素馆长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天津市政府2004年拨付该馆的购书经费为497万元,今年则增加到1400多万元;目前全市人均购书费到达1.46元,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多。

与之相对应的是,天津市人均文化事业费2002年是13元,2006年增加到了32元。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大幅度增加建设资金,是天津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天津“经济发展高水平、文化发展高品位、人的发展高素质”这一发展思路的题中之义。在天津每年拟定的“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的20件实事”中,有关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天津博物馆、图书大厦、中华剧院、市少儿图书馆、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启用;中共北方局旧址、梁启超饮冰室、大沽口炮台等一批文化遗存得到妥善保护和开发;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相继完成;网络升级改造和广播电视数字转换全面铺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在提速,到明年底将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镇建有基层文化信息服务网点的工作目标……

    以文化设施建设为载体,通过创新机制凝聚发展的合力,在共建中共享――这是天津市实现公益文化事业适度超前发展的杠杆。全市从1999年起以建设“一所市民总校、一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个社区广场花园、一个规范化农贸市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内容,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五个一”活动;2004年这一活动又以建设“一所市民学校、一个文体活动站、一个小区花园、一个服务站、一个宣传橱窗”为内容,向居民小区和行政村延伸拓展。目前天津市已有71个街道、61个建制镇“五个一”创建达标,占全市街道和建制镇的60%以上。

文化在发展中繁荣

天津在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制度措施,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天津儿童艺术剧团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优秀儿童剧走进乡村校园”演出计划,坚持每年演出100场,实现“4年内走遍津沽大地,让农村孩子也能欣赏到精彩的儿童剧和木偶剧”的目标。去年10月,他们到蓟县山区演出时,孩子们提前上山采来一束束黄灿灿的山菊花献给演员们,看着一双双被荆棘刺破结着血痂的小手,演员们都落泪了,他们说:“为了一颗颗晶莹纯净的童心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演出计划进行到底!”团长刘乃刚说:“包括正常的演出计划,去年我们团总共演出了300多场次!”

为鼓励坚持为基层服务的艺术团体,天津市自2002年起实施了《艺术院团超场次演出补贴办法》:每年完成规定演出场次后,每超演一场均获得财政补贴,不设上限。这一办法实施后,各艺术院团主动多排戏、多演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当年就演出217场,较实施激励机制前增加了5倍多。今年春节期间,天津京剧院、评剧院和河北梆子剧院就有30多位艺术家、1000多名演职员,从正月初一开始连续20天演出了87场精彩剧目,为6万多农民群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据统计,市财政至今已为市属10个艺术院团发放超场次演出补贴4263万元。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延伸服务提供了平台,也使群众文化的勃兴得到有力支撑。在共享中共建――天津的公益文化事业在发展中一步步走向繁荣。“芭蕾艺术走进大学校园”、“交响乐进农村”、河北梆子剧院的“文化大篷车”下乡演出、电影发行放映部门向农村区县赠送故事片、科教片拷贝……坚持“三贴近”使文化艺术在生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天津影视剧、文学、戏剧、歌曲、曲艺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日益活跃繁荣,几年来先后推出了儿童剧《尼玛・太阳》、现代京剧《华子良》、话剧《望天吼》、电视连续剧《红旗谱》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精品。

与此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天津市文明办和文化局的统筹下,数以万计的社区指导员和文体骨干活跃在全市各个社区、村镇,组织100多万居民经常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已举办8届,参赛选手遍及全国30个省区,甚至海外票友也慕名而来;“农民小品大赛和小戏展演”吸引2000名农村文艺骨干参与,受益农民群众近10万人次,走向和谐农村的新乐章;“天津市老年文化艺术节”组织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和“十佳文化老人”评选活动,让100个老年合唱团、100个老年舞蹈团的2万老人焕发了青春;“家庭文化艺术节”呈现出“全家齐上阵,同台展才艺”的和谐动人场面……

如今,天津市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每个社区、村镇都有自己的文艺明星,每个家庭都能在群众文化舞台上施展才华一展身手!重心放基层,群众成主角,发展促繁荣,成为眼下天津群众文化活动的鲜明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