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

2007-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一 我有话说

本报从3月21日推出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基层”栏目,到今天告一段落。就如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问题,我们采访了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司长毕雪融。

毕雪融说,光明日报推出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基层”系列报道,介绍了各地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

业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良好反响。通过这些报道,我们看到了基层对知识分子的渴望和需要,看到了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的热情和干劲,看到了更多青年学子在基层得到历练和成长,看到了毕业生选择在基层就业和创业大有可为,也看到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巨大生命力。光明日报的系列报道是对全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个立体全面、有着深度和广度的情况反映和历史记录,很有意义。相信这些报道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进一步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些报道也给进一步做好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带来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三支一扶”得到高校毕业生热烈响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计划)已经一年多了。

这一年来,“三支一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毕雪融说:“三支一扶”计划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烈响应,受到了农村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初步成效。计划实施一年多来,通过严格的报名、考试、审核、体检、公示、培训等程序,最后选定了2352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其中支教10381人,支农8077人,支医2811人,扶贫2251人。

一是为农村基层输送了人才,补充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储备了“生力军”。我们调研时,感受最深的是基层确实渴望人才、需要人才,大学生在基层确实有发挥作用的舞台。“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基层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带去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不论是在学校任教,还是从事支农工作,都能运用所学,做出成绩。有的运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销售,有的给学校带去新的教学方法,有的在乡镇开展法律咨询,还有的运用计算机知识完成农业普查的统计分析等,为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基层乡镇的领导盼望这些大学生能留下,表示“只要能留下,需要什么给什么”。

二是促进了青年人才的成长,有利于锻炼干部。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为大学生创造了基层服务的实践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磨练了意志,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使他们熟悉国情、了解民情,增强了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历练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在与“三支一扶”大学生座谈时,他们对解决自己生活条件或提高待遇没有提出要求,所要求的是增添教学设备、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解决基层的困难等,令我们十分感动。

三是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之一,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三支一扶”计划就是项目引导的举措之一,已经和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是促进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支一扶”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的实施,从长远看,我认为对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进而提高基层经济社会管理水平都是有利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机制,良性循环,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

完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效机制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拓展基层就业空间,进一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之一。面对就业难,为什么有的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呢,从工作层面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毕雪融说,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办发文件,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引导、市场引导、项目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了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千千万万人才的支撑,这就为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基层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总结一年来“三支一扶”项目的实施情况,我们感到,当前需要研究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继续做好2007年“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工作,4月12日我们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的工作做了部署,除了做好招募工作外,我们还要求各地积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办法,重点解决经费支持、政策统筹、促进就业等问题,把落实工作做细、做扎实,努力为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并逐步形成更有效的机制,激发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吸引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农村基层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待遇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机制,解决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有前途”等问题,统筹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我们希望通过逐步完善“三支一扶”计划,深化其内涵,努力实现上述目标,让“三支一扶”计划真正对毕业生就业、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不仅是就业问题,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毕雪融说,“青年的锻炼成长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在基层锻炼是人才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方面。希望更多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到‘三支一扶’计划中来,在基层锻炼成长,立志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砖添瓦,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