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贫困户拉上致富“大船”

2007-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苗家生 我有话说

建平县栾家窝铺村村民董显贵,妻子有病,子女上学,家庭生活非常贫困,政府年年救济,但每次都是水过地皮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2003年,县马铃薯协会吸纳其为会员,扶持他种了18亩马铃薯,“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短短几年过后,他家不但翻盖了新房,还购置了家用电器、三轮车和摩托车

,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辽宁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克宇介绍:去年一年,辽宁省各专业协会共投入扶贫资金3744.7万元,帮扶困难群众2.53万户,其中9000户当年脱贫,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800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协会扶贫摆脱了以往政府救济“剔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实现了扶贫方式从政府到民间、从间接到直接,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了贫困群众依靠协会增收、依靠自身力量致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而被国家有关部门概括为“辽宁经验”。

辽宁是个老工业基地,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民政部门有限的救济资金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为了有效地探索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2004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实施意见,要求民政、农业、财政、供销社、科协等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打造大船,率领贫困人口,与农村中的先富群体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没有国家固定扶贫资金参与的情况下,各地农经协采取协会自筹、政府扶持、小额贷款等多种方式,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能人领导等多种模式,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446个,发展会员96万多人,辐射农户74万多个。庄河市昌盛街道打拉腰村养貂协会,成立3年实现总产值4000多万元,人均增收2900元,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500元,全村无一贫困户,村民多数建起了新房,购买了小汽车和高档家电,村里还修建了海滨休闲广场、健身广场。辽西凌源市成立了花卉协会,辐射周边8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各种鲜花长年上市,花卉品种达到十几个系列6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除新疆、西藏以外全国各大中城市,日销售额160多万元,全年销售收入近6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4万余人,花农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农民以协会为载体,实现了由松散、间接的合作经营向紧密、直接的利益联合体转变,由能人独立闯市场向集团化作战的转变。会员和协会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一体化新型合作团体,克服了一家一户小生产各自为战、适应市场能力差、抵御风险能力低等诸多弊端,从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凌源市为了进一步扩大花卉产业规模,由协会牵头,以会员、花农捐资等筹资方式,建成了占地9.6万平方米,集批发交易、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物流运输、科技示范、技术培训、质量检测、三产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花卉交易市场,其中包括能同时容纳3000人交易的6300平方米大厅、96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楼、2000立方米的恒温储藏库、占地300亩的高标准示范园区、11500平方米的纪经人洽淡室,目前信息系统和检测系统等市场配套设施也正在安装调试中。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全国30多家知名花卉公司在市场设立办事处。

协会的实力增强了,扶贫助困的能力也随之加大。东港市食用菌协会为贫困户赊菌种价值50多万元,累计带动200多贫困户脱贫;西丰县永得利蔬菜产业协会的龙头企业先后拿出200万元资金,无息扶持了500户困难农户发展蔬菜大棚产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