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保障环境健康应从八个方面入手

2007-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农工党中央 我有话说

目前,环境健康问题已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03年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达到了1.2万亿元,占GDP的10.3%,增长速度已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人类今天的抉择,直接决定着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生命健康,没有良好环境作保障,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目标都将是无意义的。

投资环保、改善环境、保障健康,是效益最

高的发展举措。我们认为,应从八方面努力:

建立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制度,弱化目前GDP在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中过强的指挥棒作用。切实扭转长期以GDP论“英雄”,致使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单纯追求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业绩。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政策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用以营造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鼓励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资源。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使生产者因承担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的环境责任,最大限度地优化产品设计、降低资源消耗及最终环境处置成本。

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划定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组织原则,参与、因地制宜的实施原则,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整体框架。通过上级对下级、国家对地方的纵向公益补偿,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横向利益补偿和资源要素管理部门补偿三种方式,实行政府行为和市场手段并用,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生态补偿。

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既是能耗物耗增加的过程,也是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没有扣除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的经济总量或经济总收益,是不能真实衡量经济发展成果和进步的,要建立客观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

改革农村公共财政制度。明确不同级别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和农民提供非竞争性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责,扭转目前农村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乡镇财权和事权越来越不对称的局面,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缺位问题。要让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的有效表达渠道畅通,确保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组织农村居民,实现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1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35%、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16%等主要指标。启动乡村清洁工程,变三废(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为三料(肥料、燃料、饲料),实现三效益(经济、生态、社会)。通过三节(节水、节肥、节能)技术推广运用,达到三净(净化水源、净化田园、净化家院)实现三生(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目标,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变补救性干预为预防性干预。将主要针对疾病治疗的关注,转变为广泛的致病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关注,从传统意义上的“末端治理”转向关系环境健康的全过程。开展重要环境污染物人群背景值调查,建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识别和评价标准。建立环境健康基础数据库,提出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途径和控制政策。

开展生态安全的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让广大群众了解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短期行为的弊端和危害,了解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努力认识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之间那样和谐。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倡导生态道德,让越来越多的人承担起人类保护生态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