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剧作家要走出思考的自闭悬浮状态

2007-05-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苏丽萍)文化部艺术司日前在京召开“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研讨会”,戏剧专家、剧作家、导演共同为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把脉并出谋划策。

与会者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优秀剧目展演,指出在现实题材剧作方面,话剧比戏曲有优势,表现当代生活快捷、迅速,而戏曲因程

式及音乐离日常生活较远,反映现实生活有一定的难度。如新时期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黄土谣》、《郭双印连他乡党》、《万家灯火》等,表现出的普通人生活及平民意识深受观众欢迎;《父亲》、《秋天的二人转》、《春夏秋冬》等剧作开掘人物情感有深度,艺术感染力强。此外,许多剧作增强了市场意识,注重市场的运作和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如《父亲》已演出328场,《万家灯火》、《梅家小院》等均超过百场。戏曲现代戏优秀之作眉户剧《迟开的玫瑰》、湖北荆门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等,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了戏曲抒情之特长,表达人物感情细致、深刻,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会者也指出现实题材创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许多剧作只限于表现英雄、模范人物,多在讲述好人好事,而缺乏人性的开掘和诗化的意境,因而剧作直白、肤浅,没有艺术感染力。这反映出剧作家的功力不够,没有从生活中提炼深刻的主题,从而陷入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甚至是套路化。二是剧作家深入生活不够,发现、认识、理解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的能力不够。当前尤其是反映青年的作品稀少,不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三是体裁单一,正剧多,悲剧少,悲喜剧、喜剧更少,编剧、导演模式趋同,从而导致作品的平庸。

与会者认为,各级领导要重视并扶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应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当代题材创作;剧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走出生活与思考的自闭和悬浮状态,贴近现实生活,把握时代,在艺术上开拓创新。与会者还提议,要从经典戏剧作品中吸收营养,建议各剧院团排演经典作品,剧作家可从中解读经典之经久不衰的魅力,观众亦可提高观剧经验和艺术鉴赏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