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编、导、演都要讲究

2007-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法曾 我有话说

从4月6日至4月24日共观赏了全国各地剧团来京上演的31台话剧。真是好戏连台,每日都在兴奋之中,身心感到幸福,像过年一样。

兴奋之余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台好戏的标准应是编导演俱佳。一剧之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要下大功夫才能见效的。严重脱离生活或只了解生活的表层就大做文章,这样的作

品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东西是脱离群众的,是一种浮躁的表现。剧本应该立意清楚、事件集中、矛盾冲突尖锐且有发展,这样的戏观众爱看。此次演出中有的戏事件不清楚,事件进展过程中“拐弯”了,拐了弯还大做文章,偏离主线,令观众不知所云。

导演处理机智,准确把握节凑,内容挖掘深刻,人物解释贴切,调度合理,形式恰当、生动才称得上好戏。创新精神是可贵的,有创新,有发展,有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是会受到尊重的。但这一切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人看懂。话剧是演给观众看的,而不是只为自己与同行欣赏的。

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同一剧本,不同演员会演出不同的戏来,有时好坏优劣相差很大。如果演员的内心动作不对,再热闹也是糊涂戏。演员的处理要服从剧本内容,要符合剧本赋予这个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要准确,否则再花哨热闹,即使观众有反应(鼓掌或笑声)也是“盲肠”。著名导演孙维世曾说过:“可爱的小盲肠也要割掉。”

很多老一辈的演员有功力,在台上说台词不用扩音,语言生活、真实、有特点。观众听这样的台词就像生活在戏中一样,亲切、可信。现在有一些演员戴着“胸麦”还大声喊台词。这样的台词既不生活又不真实,观众听着很累。

观众是不喜欢“常规”表演的。喜怒哀乐不从人物性格、规定情景出发,而是按早已形成的模式演,不是“这一个”而是“常规”,不新鲜,像“罐头”。

有的演员上台张嘴必“哈,哈,哈”(笑),莫明其妙的哈哈哈贯穿整台戏。为什么笑?观众不知道。笑的极不由衷,失去真实感。这种表演要不得。

角色不分大小,在台上的人物都重要。群众演员演好了增色,反之会给整出戏打折扣。群戏排的好坏是检验演员是否有修养,是否认真,导演是否有能力,是否负责的标准。《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马蹄声碎》、《我在天堂等你》、《农民》、《望天吼》、《天籁》等戏里的小角色,群众演员都十分认真,他们在努力地塑造形象。看着一排排满眼泪痕,深情交流,有着独特动作的工人、农民、战士……观众的眼睛潮湿了,感动了,不由得鼓起掌来。

演员要重视细节。《天籁》剧中磨唱针(无实物),后来掉到地下寻找的细节,因为演员逼真的表演使观众很信服,使人物磨唱针引发出来的联想,内心感受深刻了,这一感情也传给了观众。有一出戏有倒酒的场面,演员拿着酒坛居高临下,离酒碗有尺把远就往下倒,挺像戏曲程式化的表演,观众笑道:“酒洒了!”表演上的一点真实可带动整体真实,反之,一点虚假可破坏整体的真实。

烘托舞台上的气氛是导演展现功力的地方,但要从内容出发,从规定情景出发。这次看戏,有很多台戏中都有下雪的处理。有用得恰如其分的,也有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不讲究。要慎用。

舞台上的光十分重要,展示环境,表现时间,烘托气氛都要靠光。千万别忘记光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照明作用。如果观众长时间看不清楚演员的脸,气氛再好也会令人遗憾。

话剧进入了市场,过去是辉煌的,如今怎么办?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还是先拿出好东西来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