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邵均克扶助残疾人就业记

2007-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志达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祝振强 我有话说

在豫北中原油田,最近传颂着一个普通的基层女干部的动人事迹,她就是中原油田华苑公司针织二厂厂长邵均克。她白手起家,兴办起了社区拖把厂、手套厂;先后为200多名社区失业人员提供了工作岗位;她所在社区的近百名残疾人,就业率达100%!

小厂干的是大事业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

起。2001年,年近不惑的邵均克由中原油田采油一厂计生办调任油田第一社区花园小区居委会主任,兼管劳动就业工作。第一社区地处油田的前沿,较为偏远,共有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近600人。这些人员就业优势有限,尤其是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邵均克主管居民就业工作,看到自己属下这么多人难以就业,心急如焚。哪里有那么多“岗位”?解决问题,唯有一途,那就是兴办小企业。

2002年5月,邵均克带领社区里的32名残疾人及5名特困家庭待业人员,在居委会办公室里开始捆扎拖把。40人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转不开身,她安排上午一个班,下午一个班。工人们或手、脚,或眼、耳,或智力有残疾,且从无工作经历,拢在一个屋子里,要做出毕竟还要求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拖把,谈何容易?起初,一把拖把,捆了拆,拆了绑,邵均克对每个员工不厌其烦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当月,拖把一把没卖出,每个职工却都领到了“补助”性质的200元工资。这是这些残疾人首次领到工资,很多人当场流下了眼泪。

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邵均克先后奔波于安阳、聊城、菏泽的多家针织厂及农贸市场,远则搭便车,坐农用车,近则骑自行车、步行……那几个月出差,邵均克花去800多元路费,全由她自己掏腰包,没报销一分钱!不仅如此,她还拿出原准备用于女儿上大学的5万元钱,一股脑儿地用于购买厂里的设备。购买原材料的钱断档,她干脆将丈夫准备给她买保险的一万元钱取出应急……

为了安置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员,2003年6月,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利用一个闲置的招待所,邵均克兴办起手套加工厂。上级领导对她的要求不高:不指望你能产生多大的效益,给就业困难群体找个活干,不出什么意外,就是最大的效益。谁曾想,邵均克却干出了名堂――她领导的针织厂,已拥有百余名残疾职工,每天生产两百把拖把、2000双手套!

“老石油”谢守城说起邵均克,总是一片感激之情。老谢说:“我这一生,参加过抗美援朝、大庆石油会战、中原石油会战,什么艰难困苦都经历过,从没有流过泪,但一想起我这有残疾的女儿,就止不住自己的泪水。我70多岁的人了,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这残疾女儿。可现在呢?邵均克让我的女儿有了工作,她能自食其力了,我的心里就踏实了。别看邵均克的厂子小,这小厂干的可是大事业呀!”

小院是一个大家庭

邵均克平日一般每天早晨7点钟出门,晚上10点才能回家。每天回到家,电话铃声不断:家远住在厂里的职工,有突然犯病的、起纠纷的、甚至有智障职工突然出走……邵均克一寻思,索性把家搬到了厂里。他们一家三口像职工一样,住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标准间”。

起初,她的丈夫刘忠平很不理解:就这样每天几乎24小时扑在厂里,终日就是这些残疾人的吃喝拉撒、生产工作,家不像个家,这日子可怎么过?女儿小芳初见残疾人也有些害怕……

残疾人的心是火热的。一段时间,刘忠平发现,头天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第二天总是被擦得锃亮……直至有一天,门缝里悄然塞进了一双绣着“好人好报”的鞋垫,刘忠平怨气顿消。现在,他把为残疾职工做事完全当成了自己的本分!女儿和残疾职工姐妹也相处和谐,谁都说:这个小妮子和同龄人比,少见地懂事!

前不久,一名残疾职工家长到厂里看望孩子,正赶上晚饭时间。当她在院子里看到邵均克和她丈夫刘忠平蹲在地上,围着一盆食堂打来的粉条烩菜吃馒头时,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她说:“都说邵主任工作卖力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为了这些残疾孩子,她、她们一家,竟这样将就着生活……”

为了这个大家庭,邵均克没少动脑子。厂区院子大,她自己掏钱买来韭菜、豆角、辣椒、西红柿等各类种子以及杏、桃、柳、石榴树苗,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全部“覆盖”。去年,光是大蒜就收获了500多斤!蔬菜、瓜果源源不断,自产自食。此外,她还建起了猪舍、羊圈、鱼池,所养的猪、羊、鱼全部用于改善职工生活。现在,工厂里的员工,每人每个月只需交100元生活费。

周末,邵均克常能接到员工家长打来的电话:“让他(她)留在厂里吧,我们有事情……”每每接到这样的电话,邵均克都会欣慰无比。她常说:咱在油田工作,和那些给企业创造了大效益的人才相比,咱只是帮残疾人做点事情,算个啥?

腿有残疾的女青年刘芳从小与轮椅为伴。初中毕业后,她就一直呆在家里。自卑、苦闷,如积年的污垢重重地封密着她的心灵。来到厂里工作后,她很长时间都难以融入集体……邵均克一有时间就和她谈心并鼓励大家与她多交往。为了使刘芳的轮椅方便通行,邵均克用水泥抹平了车间、院落、宿舍区里所有的台阶。一次,刘芳得了重感冒,由于吃药致残,刘芳从小拒绝一切药物治疗。邵均克便买来夹心面包,把胶囊里的药面撒在面包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渐渐地,一个开朗、自信的刘芳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中原油田举行的演讲比赛中,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她由衷地说:“说实话,在家里,母亲都没有邵厂长那样对我周到、细心……”

    均克是一泓清泉水

邵均克为别人尽情播洒幸福,自己心中却留下了亲情伤别的遗憾。2004年,远在山东的老母亲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邵均克匆匆赶回老家。可第二天,母亲的病情稍有稳定,她的心里就塞满了厂里的事情。最终,邵均克向昏睡的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赶回了工厂……几天后,她接到了母亲病故的电话。从小即被邻居们夸赞的孝顺闺女邵均克,闻此噩耗,痛哭失声。

邵均克开始思考:自己对母亲、丈夫、孩子、家庭是不是太不近情理?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忙乎,究竟图个啥?

每当霞光微露,东方将明,看到残疾工人们从睡梦中醒来,走出宿舍,开始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每当走进车间,听到机器轰鸣、一双双成品手套堆成了山……院子里,杂草待锄,果实、菜蔬待摘……所有这些,都如声声召唤,与邵均克生命的脉动合拍。心中的爱敦厚细腻,如一泓汩汩不尽的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凡此种种,你说她图的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