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是“年轻专家型”人才

2007-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新华社记者 张玉清 通讯员 李颂文 我有话说

各级指挥员静坐导调指挥车,百余个演兵场如影随形,在车内作战屏幕中即可一览无余……10多位军内外知名专家对此种新型作战指挥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实现了远程可视、无线联网和遥控指挥,技术性能达到全军最高水平。

令人想不到是,负责设计这一系统的是年仅35岁的济南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总工程师孙鹏博士

演兵千里咫尺间

在走进军营的短短10年时间里,孙鹏主持开发了13项技术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9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主持设计了总部和军区9项重大信息工程,保障了11次重大军事演习。2006年,孙鹏被表彰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荣立一等功,被军委首长称赞为“部队信息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专家型’先进典型”。

1999年4月,孙鹏受领了全军某新型“多兵种实时信息显示系统”的研制任务,当时最大的技术障碍是动态目标叠加后,数字地图刷新速度滞后,这也是国内一些专门研究地图的科研院所长期没有攻克的难题。面对从未涉及过的地图测绘领域,孙鹏3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不畏艰难、顽强攻关,终于找到了缩减坐标转换环节的突破口,把整幅地图刷新变为只对动态部分刷新,使数字地图刷新速度提高了20多倍,在全军同类系统中性能指标最高。

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自主创新!2006年,军区领导提出要改变战区军事目标定位完全依赖国外卫星的被动局面,孙鹏又一次被推到攻坚前沿。在自主研发的野战GPS定位导航系统基础上,孙鹏开发出全新的信息作战指挥系统。当年5月,济南军区举行大规模野战化演练。千军万马穿丛林过闹市、翻山岭越沟河,各路人马所处的准确位置运用这一系统实时显示,军区“首脑”机关就像长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演兵千里,近在咫尺。

在孙鹏那里,大大小小的创新不计其数,如:他大胆对现有的软件系统进行多功能开发,使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网有机融合,实现了全军区所有网络终端间的相互传输。

学位迟拿两载自动化提前十年

1997年3月,孙鹏以全优成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来到济南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

当时部队的信息化状况,孙鹏至今历历在目:站里用的是486电脑,几个人合用一台;几张地图,几部电话,几台微机和一部投影仪,几乎是军区指挥作战中心的全部家当。

孙鹏多方请教,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认真总结分析。几年下来,他积累了近200万字的工作资料,拿出了更新自动化工作站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总结出了自动化设备“百种常见故障排除法”;掌握了处于信息化前沿的快速以太网组网、三层结构软件编程和智能集控等技术。

2001年8月,孙鹏既定的以网络入侵检测为研究课题的博士论文中期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博士学位唾手可得。但此时发生了美国“9・11事件”,孙鹏敏锐地意识到,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将是信息战中的国土战略预警防御系统,军事网络信息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保护!为此,他断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重新把“战区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作为博士论文研究课题。经过2年多的努力,孙鹏先后攻克了入侵行为检测、威胁风险评估和关联报警等多项技术难题。虽然拿到博士学位的时间被推迟了,但孙鹏研发的某型战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使战区计算机网络安全由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预警,把站里的自动化建设水平提前了10年。

400多名人才的培养者

2002年底,年仅30岁的孙鹏走上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总工程师岗位。科研中,他对成果核心技术,从不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更不搞“留一手”,总是慷慨相授,全力帮助,甚而倾囊相送。拿他自己的话说:“身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总工程师,就是要烧旺信息化作战的‘熔炉’。”

一次,站里工程师万雅囡、薛海鹏等人受领了战区作战值班各类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任务,这一课题是建立在孙鹏成功引进的某实时情报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孙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模块划分、接口互联、程序设计等核心技术和盘托出,帮助战友提前完成科研任务。科研成果后来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而在上报成果时,孙鹏却坚决不署自己的名字。

孙鹏常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未来作战需要的是群体人才。近年来,孙鹏先后为基层部队培养了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安全、显示控制、网络通信等各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400多名,其中11人被济南军区评为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方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