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河北结硕果

2007-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本报讯麦收即将来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省河北再传喜讯:经专家测产,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出的节水高产新品种石麦15,在赵县新建农场和辛集马兰农场双双创下0水510多公斤、1水600多公斤的纪录,平均每亩节水至少100-150立方米。广大农民今年再享“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带来的实惠。

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河北省是12个示范省之一,承担了“河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

课题立足河北省农业生产实际,针对近几年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玉米单产滑坡、夏秋粮生产不均衡、粮食总产下降的趋势,充分调动省、市、县、乡各级研究和推广力量,发挥上下联动、协同攻关的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加大对高产优质、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和水资源、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单项技术创新与技术组装集成相结合,充分挖掘冬小麦、夏玉米的单产潜力,通过提高单产保总产,为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课题从2004年秋季正式实施,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黑龙港地区、冀东平原区三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粮食主产区建立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地区水资源匮乏、热量资源紧张、夏秋粮生产不均衡等限制粮食产量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课题确定了“节水高产并重、夏秋粮均衡增产”的总体指导思想。在山前平原区,形成了节水型冬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优质一体化技术体系;在黑龙港地区,针对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特点,突出各种节水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品种选用、秸秆还田、缩行种植、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等技术实施,形成了黑龙港地区节水条件下的两熟丰产技术体系;在冀东平原区,针对小麦、玉米上下两茬复种积温明显不足,全年降水量较多,春季升温慢有利于小麦形成大穗,小麦灌浆期间干热风不明显有利提高粒重等气候生态特点,以提高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充分发挥小麦的高产潜力,形成“以水补热”、“以夏补秋”、“以丰补歉”实现全年粮食丰产的技术体系。三套技术体系不但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而且通过示范与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项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小麦单产分别提高13.9%、16.2%和14.8%,玉米单产分别提高26.2%、32.0%和18.7%,三年累计增产粮食281.4万吨,节水25亿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47.9亿元。

课题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实现新技术、新成果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让科技真正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据统计,课题实施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17期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18988人次、农民骨干677558人次。群众普遍反映“看了就懂、学了就会、照着能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