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是高校的最大权重

2007-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曲一琳 我有话说

科技创新一直是江南大学的特色与“标签”。近日,该校的科研基地又添新成果:在科技部公布的2007年通过国家评审进行重点建设的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该校与南昌大学联合申报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

,填补了我国食品领域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自主创新,专利是个“晴雨表”。2006年,该校申请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184项;授权专利381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50篇。这些成果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创新“秘诀”?

“选择性卓越”显特色

江南大学从学科力量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将如何把科研做强做大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

“选择性卓越,提前进入,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对已有的优势学科要‘选择性卓越’,重点培养并提前进入新兴领域,建立人文学科的良好生态环境。”校长陈坚如此向记者解释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食品专业是该校科研项目中的绝对优势。2006年,陈坚教授等人完成的《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研究,围绕这一研究主题已完成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1项国家级和部省级项目。研究期间,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申请或公开发明专利12项。

合理用人见优势

在江南大学,“绿色通道”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次数最多一个名词:40岁以下教师,只要有某项专业特长、符合要求,可直接申请答辩,并有机会直接评职称。

“优秀的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如今高校的评职称过于全面,牵扯了教师太多的精力。与其花更多时间在不擅长的方面,不如专注于某一项,把精力集中到自己适合的地方上来。对学有专长的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就是为了鼓励他们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陈坚说。

该校初步建成了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太湖学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领衔,以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研究队伍。目前,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

科技创新,学生也是主角。近几年该校科协与团委每两年组织一届校内“星光杯”科技作品竞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在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该校学生作品在江苏省决赛中获得了3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成果转化是动力

江南大学的经编中心大楼的实验室里,几台正在工作的经编机器两边,陈列着鞋子的网面、各色各式蕾丝花边、足球网……各种经编产品一应俱全。

该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纺织服装学院教授葛明桥向记者介绍,这些产品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完成的,成品图存在该中心的产品数据库中,定期有企业到数据库中选择图样,不久就能在企业里大规模生产。这样很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创新积极性。

葛明桥说,该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幅度,前后与全国30多个城市进行科技洽谈,通过这些活动所签订的科技项目约有300余项。

目前,该校申请的许多专利已在企业转化生产,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陈坚教授等人完成的《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项目已实现了4种产品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达到3.156亿元,利税1.359亿元。(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