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应以服务立足地方

2007-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智先 我有话说

作为观念、智慧、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高等学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本着“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思路,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台阶

,高校才能立足地方,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全面诠释大学功能,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职能发挥得比较出色,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职能发挥得明显不足。大学是以城市或地方为依托而产生的,只有在为地方发展服务中才能寻求到更加崇高的价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学办学是否取得成功的显著标志是看它是否真正融入社会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如果说大学过去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则通过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创建科技园区或工业中心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美国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加利福利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为主干建立了“旧金山-帕洛阿尔托科学工业中心”,围绕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波士顿-剑桥科学中心”,围绕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纽约-新泽西科学工业中心”。如此等等,无可争辩地表明大学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大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对推动地方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大学功能的发展变化和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一些高等学校坚持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构建起了广泛而有效的校地合作机制。如我校与四川省、绵阳市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先后建立“犯罪心理实验室”、“科学城金融研究中心”,与绵阳国家生物制药孵化中心联合建立了生物制药开发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环保中心联合开展“恒泰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研究,与铁骑力士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在环境保护与建设、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电子技术等领域为科技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有效地整合了各种优势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今大学相对于所在地方或服务的区域而言,在科技资源、文化资源、智力资源、人才资源、精神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知识库、智力库。比如南京大学在2006年就出版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该《丛书》总计200部,穷20年之功力,全面总结了从孔子至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发展规律,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研究工程”。

大学所具有的科技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大学所具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大学所具有的智力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咨询或参谋作用;大学的人才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大学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对真理的追求,具有凝聚人心、牢不可破地保护着社会良知的作用。如果大学所具有的资源优势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它不仅能提高资源的效用价值,而且能提升所在城市和地方的知识品味、文化品位、精神品位和环境品位。

因此,高校在立足地方发展和主动服务地方发展的过程中,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优势,重视直接服务、多方位服务、主动服务、有针对性服务、有计划性服务,注重服务的长期性。

作为高校的领导,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情感、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在制度和机制上保障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保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在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地方必然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合作关系。大学在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的同时,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可能袖手旁观,必将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丰厚回报,为大学发改革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而大学要做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又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成果转化机制,有力地促使科研成果既好有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其一,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成果转化。重庆石柱县是传统的养蚕业基地,由于近年来蚕桑业全面萎缩,当地农民纷纷砍桑弃蚕。在西南大学12个和农业相关的学院分别与石柱的12个乡镇开展"1+1"的对接帮扶工作后,石柱农村经济发展以年均13%的幅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增幅达10%以上,形成了广为社会关注的“石柱模式”。我校的“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以项目为龙头,不断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水平,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在绵阳市及周边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规划、推进模式、扶贫问题、农村城镇化等课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其二,建立科研横向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东南大学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把“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问题作为横向科技工作的重点。在“十五”期间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仅2005年就取得了到校科研经费达5.5亿元的佳绩,其中60%以上的科研经费来自企事业单位。

其三,创办大学科技园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了整合官、产、学、研、资、介、贸各方优势与力量,创办大学科技园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必然选择。大学科技园区依托高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力量和优势,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流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地整合高校在思想、成果、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社会在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政府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鼓励、吸引和扶持学校、社会科技人员和国外留学人员在科技园区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及产业,为学校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高校有必要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采取全方位服务的措施,增强服务的有效性,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神圣而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自身办学目标的最高价值追求。高校只有把自己蕴藏的巨大知识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和人民的实惠,高校的存在和发展才会具有更加坚实的根基。(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