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三次高考

2007-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俞敏洪 我有话说

我参加过三次高考,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1978年,也就是高考恢复的第二年。

能够参加高考,都是出于机遇和巧合。1976年,我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回到农村了。在母亲的支持下,我进入了高中继续读书。这是1977年,这年年底,高考也恢复了。但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我对于高考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直到有

一天,我们的班主任,一位从南京翻译局下放到我所在的中学的老师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帮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要努力争取,因为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你们努力了考不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那时候曾经考过大学”。这样富有诗意的鼓动让我们心情十分兴奋,全班的农村孩子都报名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

很快,1978年的高考就要来临了。1977年的高考是各省命题,只是作为一个过渡。1978年的高考是全国统一进行的。最终,我们全班只有一个学文科的人被录取,考进了常熟市地区师专。现在,他是我们镇中小学联合学校的校长。

第一次高考的失利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毕竟考上的人很少,家里人也没有给什么压力,但是我也不得不重新回到农村干活。

就这样在家呆了两三个月,直到我们大队初中的校长把我找去当学校的英语代课老师。

重新回到了学校,我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复习,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我报了名,再度进入考场。结果出来后,我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考了55分,比去年的分数提高了很多,但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我再度落榜。这一年的高考,我的同学中有两名考上了。

我参加第三次高考的机会来自当时县里举办的一个辅导班。这是江阴县教育局在江阴举办的专门针对外语的辅导班,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想法,之前的两次失利,使我已经基本放弃了高考,但我妈却很坚持,一定让我去报名参加这个辅导班。

当时报这个班的大概有八九十人,录取标准基本是按照高考的分数往下排,再加上面试。我面试成绩并不好,这个外语老师大概知道我现在是第三次冲刺,所以,尽管我的分数排在前40名的最后,他还是录取了我,并且还让我当上了副班长,原因是其他孩子都只参加了一次高考,而我参加了两次。这本来是句玩笑,但对我却是个很大的促进。我开始了真正的脱产学习。

每天早上,我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这个班是1979年10月中旬开课的,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倒数第10位。当年的寒假就放了一个礼拜,我一天没落,整天背课文。结果,四五十篇课文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不知不觉我超过了很多同学,在1980年3月份第二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我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常熟师专变成了北京大学。

1980年的高考很快又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我们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我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做好。但是,我是一个典型的直觉型思维的人,如果做完题一检查,可能就改错了。

总分是500分,我本来估计自己能考400分,结果只考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我不敢添北大了,因为有个老师说,如果你想上北大,语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会要你。而我当时的语文只有58分。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就问我,你到底想不想进北大,我说当然想。他说,那就行了,想当初你的志愿不就是一个师专吗?现在你都能有机会进北大了,即便北大不要你,说不定能进另外一所好学校。但我还是不敢下笔,那个老师就帮我填了北大。我后来想,他的钢笔字写得极好,我可能占了这个便宜。

8月底的一天,我和我妈在地里种菜,大队的人找到我说县里有电话来。我急忙跑过去,县教育局长对我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我问他是哪个学校,他故意说自己不知道。我叫了两个同学一起去,他们一个考上了外交学院,一个考上了经贸大学。我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我们像范进中举一样,三个人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连大卡车都停下来了。

这时,离到北京大学报到只有一个星期。我们村里的人从城里调了一辆拉土的大卡车,把我从江阴一直送到了常州,我在常州上了火车,站了36个小时到北京,一点都不觉得累。就这样,我进入了北京大学。 (作者系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