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降低建筑能耗关键在管理

2007-06-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郑一军:1942年出生,山东省曲阜人,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1968年至1976年,在青岛石油化工厂工作。1976年至1998年,先后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公用局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1998年至2003年,任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3年至今,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

记者:公共建筑能耗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关注,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建筑管理工作的人士,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郑一军:公共建筑的高能耗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大型公共建筑昼夜“灯光灿烂”,很多大型商场和办公楼的室温“四季如春”,为了这“冬热夏凉”浪费了大量能源。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是我国节能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但在此前相当长的时期,这方面的管理相当粗放,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近乎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认为,在诸多措施中,加强管理是目前公共建筑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的最迅速、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令人可喜的是,六月一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采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第一次对公共建筑这一类用能大户实施一项强制性节能控制标准,意义十分重大。

记者:那么你对于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还有何建议?

郑一军:我认为,要建立和逐步完善三个机制。国办的《通知》是建立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步骤,还要建立起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抓紧制定规范、组织力量对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评估,各地都应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能耗标准,这项工作,可以参照一些城市节水管理的办法,即对每个用能大户确定用能定额,超过定额的实行累进加价。通过用价格杠杆来限制不合理的能耗,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这可以算是建立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政府要对节能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公共建筑业主和管理单位给予奖励,让宾馆、办公楼等大型建筑的业主和管理单位以节能为荣,有效地鼓励各单位充分发掘节能潜力,比如照明方面广泛采用节能灯、安装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按节能要求改造现有空调系统等等,都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措施,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

记者:除了对这些既有大型建筑要加强节能管理外,对新建大型建筑的节能你有何想法?

郑一军:新建大型建筑节能问题关键还是在管理,特别是设计方面的管理。我认为现在建筑设计的一些理念存在偏差,设计中过分强调了人为的作用,造成人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疏离,比如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中严重忽视了自然的采光和通风,过分强调密闭空间,大量使用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我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不能认为这只是建筑师和设计人员的自由选择,而要从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目标出发,对这种状况要加以干预,实施科学的、严格的管理,要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等各种措施引导乃至约束各方建设主体,把节能环保贯穿于大型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全过程当中,优化建筑设计,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暖性能,改善采暖通风装置;更多地采用太阳能取暖和制冷技术以及更合理的空间设计,有效节约能源与资源。

我还想特别强调,要在新建大型建筑中通过强制性措施,早于一般性民用建筑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为建筑材料的升级换代做出示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