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建议 尽快编制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2007-06-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齐芳)梯田是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农业生产形态,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赋中都能找到他美丽的影子。但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首批试点中,梯田农业文化的代表却是菲律宾。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专家建议,应该尽快编制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中国科学院地理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介绍说:“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他说,这是由世界粮农组织等10余个国际组织或机构在2002年提出的,我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是首批试点之一。

闵庆文表示,现代化农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等较多问题。“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闵庆文说。

我国是农耕古国,传统农业中天人合一的农业思想越来越受到世界学界的重视。很多与会专家都表示,我国传统农业中某些文化思想和耕作方式,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反思,对现代化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于推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闵庆文提出了初步设想。他认为,应该在粮农组织的总体框架下,尽快完成国家框架编制。与农业部、文化部等合作,建立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标准与申报评审制度,编制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清单。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并有计划地申请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试点。建立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地方机构,建立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网络。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最后总结说:“传统农业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东西,并给与科学的解释。是否能进全球名录并不重要,清楚了解我们有什么,完善保护并进一步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