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群体的引领作用

2007-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我有话说
6月8日晚,中南大学“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之夏家辉院士专场报告――《科学思维与实践》开讲,400多名大学生聆听了报告。这是中南大学的院士群体近5年来为大学生所作的第36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报告。

中南大学现有两院院士15人,他们不仅是学术、科研的领航人,也是教书育人的典范。近年来,学校积极

发挥院士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提起中南大学院士群体教书育人的事迹,师生们都赞不绝口。被誉为“中国霍金”的金展鹏院士身患重病,只有脖子能够动弹,他指导研究生就用特制的一对小三角木架固定在床头仰读自己学生的论文。7年来,十几名博士、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就这样逐字逐句读完,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对于需要修改的部分,金院士要求学生到病床前一段一段念给他听,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如今金院士培养出了一批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成就的学生。校长黄伯云院士,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他一直资助着3名本科困难学生,2007年春节,还邀请4名不能回家过年的贫困学生到家里过年。学生们说这次年饭终身难忘。钟掘院士曾整整一个学期住在学生宿舍,仔细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习规律,及时指导,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周宏灏院士被学生们在网上评为最关心学生的导师。得知刚入校的贫困学生王练词母亲患了重病,他立即想办法帮她解决了母亲入院的部分费用,还帮她联系勤工助学岗位。

学校党委曾先后作出《关于向金展鹏同志学习的决定》、《关于向黄伯云同志及其创新团队学习的决定》。正是在院士群体的正确引领与学校的大力宣传下,学校教书育人蔚然成风。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军说:“院士群体以自己的行为示范,为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树立了风向标。”

千方百计教会学生治学做人,健康成才是中南大学院士群体不懈的追求。他们充分利用教室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网络第三课堂来为学生传道解惑。90高龄的黄培云院士亲登院士群体创新教育系列报告讲台,为大学生讲授“西方创新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对话论创新;王淀佐院士以“为什么我们与诺贝尔奖无缘”为题,与大学生共同剖析中国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今年5月,针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黄伯云院士发动全校所有院士,为大学生作专题教育系列报告,将主题确定为“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他结合自己的国外求学经历与教学、科研实践,为大学生讲授了第一讲;夏家辉院士信仰坚定,历经27年的不懈努力得以加入党组织。多年来,他亲任医学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属党支部书记,每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课,他都要结合自己的经历亲自给学生讲第一堂党课,教育学生坚定跟党走。何继善院士是学校网上文化课堂的常客,经常参与“与名师对话”等活动,与广大学生探讨科学、创新、艺术与人生等热点话题,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学术成才。院士群体及时有效的传道解惑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指明了航向。

中南大学院士群体的努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和品牌,促进了学校全员育人意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据统计,中南大学组建以来,先后涌现出了以4名国家教学名师为首的近100名省、校级教学名师以及400多名校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三育人”先进个人;有2200多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19个;在全国每年评选的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中南大学有13篇入选,其中院士指导的论文有8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