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资源分配彰显“和谐”主题

2007-06-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金振蓉)“对付肝炎,科研人员正从几个方向努力,预防性疫苗如同站在楼门口的保安,防止病毒进入,治疗性疫苗是楼里的警察,将体内的病毒或‘实施拘押’或‘当场击毙’。相信经过科技工作者10―15年的攻关,我国将逐步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的形象介绍,给
我们展现了治疗这一疾病的前景。而这种局面的形成得益于我国社会科技经费的大幅增加。

“十一五”时期,社会科技工作经费投入与生产科技经费的投入比,由“十五”期间的3:7调整为5:5,而随着科技总投入的增加,将使“十一五”时期的社会科技经费大幅增长。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社会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负责人宣布的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社会科技工作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市发展等领域。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有一句话很流行:“先生产后生活”。而这一发展思路也一直体现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虽然近一二十年来,社会科技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国在社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对科技的需求相比,社会科技工作还是被放在了较为次要的位置。因此,科技经费比例的这一调整,被专家们称作“是我国科技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能够进入社会科技领域的重大专项,是许多从事肝炎疾病研究的人员所没有想到的。“对于一个有着1亿多肝炎病毒携带者,3000多万肝病患者的大国来说,每年百姓用于这方面的医疗支出,加之由疾病所带来的对劳动力的影响,可以损失GDP的1%。”专家这样分析道。

过去在肝炎研究领域,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分散重复研究是其主要症结。谁的成果都不错,但谁的成果也都只是一个方面的成果,难以最终体现在患者获得最佳效果上。而社会上的各种宣传更让患者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我们的科学研究,需要在前沿领域进行部署,以在国际舞台取得应有的地位,但我们更需要在涉及百姓利益需求的公共医疗问题上,加大关注力度。”科技部社发司司长马燕合说。

没有安全哪来和谐。公共安全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最重要保障之一。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5%。从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到自然灾害等等,“十一五”期间,社会科技工作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部署。针对煤矿、建筑等行业事故频发的情况,重点开展生产场所安全综合监测监控技术与装备,重大事故灾难的预防、预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方面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危害关键点入手,研究基于我国食源性疾病溯源的远程鉴定、预警、应急与调查处置技术。此外,针对地震、暴雨、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和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建立和完善灾害立体监测技术系统和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发灾害应急救助关键技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森林火灾,进行火灾与爆炸的模拟预测、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能化设计技术,阻燃、烟控、灭火、抑爆与应急救援技术等研究。

不久前出台的2006―2020年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另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使中医药的研究首次进入到国家规划行列。

据科技部社发司邹健强处长介绍,每年“两会”上,有关中医药的提案占到科技提案的10%以上,显示出广大群众对发展中医药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中药产业在经历了迅速发展后,呈现出后劲乏力的状态。人们终于认识到,中药受制于中医,中医的研究跟不上,中药也不可能大发展,发展中医药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家的角度予以关注。由16个部门牵头实施中医药中长期国家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这也是近年来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所没有的。

此外,围绕社会科技领域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科技工作还在资源勘探开发、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城镇发展,以及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科技资源分配的变化,将使社会科技工作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出“支撑”和“引领”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