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十年后试当考生

2007-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煤炭总医院院长、心内科教授 王明晓 我有话说

    作者的话:在同期前所未有的高温炙烤中,2007年考生结束了高考拼搏,打开报纸,北京市高考作文映入眼帘,唐朝诗人刘长卿,是我喜爱的诗人之一,一生坎坷,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他的《别严士元》一诗所描绘的情景、所反映的哲理,寓意高雅,卓尔不群

,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共鸣,由于近日对此篇作文网议如潮,见仁见智,不禁使我回想起30年前我们这一代参加高考的情景,涌现出30年后试当一回考生的愿望,以找回当年的感觉。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一诗中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诗句,给我们描绘了春天里的美好美景,是那样的典雅、富丽、轻灵,启人深思。其中“细雨”如丝、沾衣欲湿是描绘春天的传神之作,而“看不见”、“听无声”却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人类似歌咏春天的诗很多,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因此成为千古佳句。

然而,诗言志,歌咏言,是古人常用的作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描写春天的一般意境里,而是从更深的层次认识了解作者“细雨”、“闲花”,“看不见”、“听无声”,寄托作者与世无争的恬淡的处世之道,作者因一生坎坷,饱受打击,因此而产生的脱离尘世、超然世外的世界观。而在我看来,在今天,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大潮中,面对纸醉金迷、喧嚣浮躁、金钱美女的种种诱惑,应该保持一种“看不见”、“听无声”的现代人的高尚情操。蓦然回首,古人曾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形容读书人的执著专注;曾有“淡泊以明心志,宁静而致高远”,描写政治家的不凡品质。冷眼向洋,如果牛顿没有恬淡的心境,细致的观察,怎能从苹果落地中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假如瓦特没有平静的内心,刻苦的钻研,又怎能从壶盖被蒸汽冲开而发明出蒸汽机,从而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回味现代,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自囚于寒舍,几乎与世隔绝,心无旁骛,在数字领域里用抽象思维纵横驰骋,最终摘得“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字王国皇冠上的明珠;科学家袁隆平默默无闻几十年,潜心致力于水稻杂交的研究,持之以恒,最终获得巨大成功,成就了“世界水稻之父”的美名,西方才有“邓小平”、“袁隆平”两平救中国的美谈……

对于今天正在考场上拼搏的学子来说,三年来的寒窗攻读,三天来的考场炼狱,在今后的几个月将成为历史:我可能是北大清华的骄子,也可能是一般高校的一员;还可能落榜提前就业,又可能成为明年高考的复读生。然而,无论结果如何,不管是“细雨沾衣”也好,还是“闲花落地”也罢,我都会以“看不见”、“听无声”的心态和专注去对待自己的事业,认得准、辨得明、看得清。我坚信,具备了这种心态,拥有了这份专注,靠着这股执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像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元帅诗句所描写的那样,一定会跨过险关,摘取丰收的果实。那么,我生命的航船定会驶向胜利的彼岸!

“看不见”、“听无声”,抛却了犹豫,多了从容,没了杂念,多了自信,这是一种情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世界观。我歌颂她,希望更多的人以这样的心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赞美她,这样的处世之道将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