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莫斯科买油画

2007-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贾铁军 我有话说

莫斯科的油画市场

俄罗斯“中国年”开启了大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现在莫斯科的街头

。对很多来莫斯科的人来说,买几幅油画带回中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仅可以装饰家居、赠送亲朋好友,对很多衣食无忧的国人来说,收藏些“腕儿”级人物的作品也是个不错的投资。

俄罗斯丰厚的艺术土壤孕育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人才,仅由俄罗斯艺术家协会编撰的职业艺术家名录就有7000多人,再加上无数的美术爱好者和自由画家,谁也说不清楚这个艺术的泱泱大国到底有多少人在玩油画。

俄罗斯的美术发展更为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俄苏美术”,因为从大的含义上讲它可分为十月革命前和苏联两个分段期,前者的高峰阶段是巡回展览画派,一个天才的艺术家集群,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术传统发扬得淋漓尽致。再就是十月革命后,作为世界美术舞台上一个独特的艺术板块,苏联的艺术家竖起了一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丰碑,并在20世纪将其发扬到了极致。虽然在西方哲学、美术的影响下,俄罗斯、苏联时期在抽象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等几个方面也产生过世界级的大师,甚至一度成为世界先锋派艺术的发展中心,但对今天在莫斯科采购的国人来说显然搭不上边界。

中国人,一个简单庞大的购买群

谈买油画是个很复杂的题目,因为人们的初衷各异,收藏投资者有之、经营获利者有之、自用装饰家居者有之、买来赠送朋友者更是不乏其人。因而面对一个庞大的选择市场,人们不明确的定位,显然会带来消费的误区,甚至产生钱财上的损失。所以了解对方的市场状态,了解自身的采购目的,了解合理的购买渠道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人对“苏联油画”情有独钟。这除了历史上、特别是50年代的亲密交往遗留下了很多难以诠释的情愫之外,还因为相近的美术教育给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新中国的美术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扮演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传承者的身份,“马训班”不仅培养了一代中国的艺术人才,也将其创作理念、手段注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美术创作的主流。再有就是苏联时期的创作,很接近普通中国人的欣赏理念。

中国人开始较多地购买俄罗斯油画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公派、自费留学者应该是“最早吃螃蟹的”人。那时中国人兜里的银子还不很多,只有一些懂行的圈内人,才有可能利用和当地师生接触之便悄悄地玩起了油画的生意。“第一桶金”让一些人尝到了甜头,恰逢苏联解体后经济转型,艺术家失去了国家的“俸禄”,百姓的生活也陷入困境,因而一个绝好的投资期给了很多有先见之明者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当时,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好作品也只是千八百个美元,并且选择空间之大,货源之充分,投资回报率之高都是今天难以想象的。当时,像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人民艺术家梅里尼科夫、马克西莫夫、亚博隆斯卡娅、科林、莫依谢延科等“大腕级”人物不错的作品花个几千美元就不难搞到,更有一些极具特殊意义的代表性作品,多花几个银子买到手也不是不可能。一位圈内的朋友当时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说俄罗斯很有名气的功勋艺术家西得罗夫手中有一幅他本人以梅兰芳为模特画的肖像,这不仅是梅兰芳生前唯一一幅以他本人为模特的肖像作品,当时很不情愿被人偷画的梅兰芳在看到画作时竟欣喜得赞叹说:“还没有人把我的眼睛画得这样传神”,并欣然提笔在这幅肖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经济转型的上世纪90年代初,失去了国家供给的西得罗夫产生了想将此作品卖给中国人的念头,当时开价仅几千美元。一位澳门的老板、同时也是梅派戏迷的人闻听此事当即要以300万港元收购此画,虽然后来此事结果不得而知,但通过它足可以看出当时的市场为玩画者提供了怎样的空间。

和房价一起暴涨的艺术品市场

如果今天来俄罗斯你还是带着这样的想象,那就大错特错了。今天的俄罗斯艺术市场,行情有如川剧的“变脸”,日渐强劲的俄罗斯经济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生活状态,国际石油市场的涨潮不断地填充着很多人的腰包,俄罗斯人那与生俱来的热爱艺术的传统也在经济的支撑下再次地表露无疑。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有投资艺术品传统的犹太人、鞑靼人大显身手,不仅莫斯科这样的大都市里画廊、拍卖行如雨后春笋,国际上重要的拍卖活动中也时常可以见到俄罗斯人志得意满的身影。

拍卖价格一日三涨。在首都莫斯科,由于对经典作品的需求日渐增大,拍卖艺术品的活动相当活跃。特别是近一两年来,经常可以听到和看到有关拍卖艺术品的消息。在莫斯科几家比较大的拍卖行里,最活跃的人群还是德、法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画商和收藏者。拍卖行推出的作品专业水准都较高,人民艺术家、功勋艺术家的一般作品是拍卖的主体,但大都价格不菲,从几千美元到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不等。像名气较大的、中国人也比较熟悉的丘伊科夫、特卡乔弗兄弟、马克西莫夫、亚博隆斯卡娅等人的作品偶尔也可以见到,但是即使是尺幅不大的静物或写生作品要价也在5万、6万美元以上。据一位经营画廊和拍卖的鞑靼族女老板介绍说,近年来拍卖行春秋两季的拍卖活动成交率相当之高,价格上涨势头也很猛。这一方面是俄罗斯的新贵从资金角度已经完全可以和西方的经营者们分庭抗礼,收购欲望强烈,还有就是近年来在索斯比和克里斯蒂等著名拍卖行俄罗斯的油画作品行情看涨,带动了国内市场。她举例说,这两个拍卖行2004-05年拍卖的俄罗斯油画突破了历史新高,是关键性的转变。像马什科夫的作品2005年拍出了367万美元的高价,而一年多前,他的同水准作品只相当于这个价格的20分之一。拍卖价格超过200多万美元的还有巴里斯、库斯托基耶夫、康斯坦丁、索莫夫和列维坦等人的作品。作品拍卖过百万美元者更是有几十位之多。今年,为了满足更多的收藏和经营者的需求,索斯比拍卖行专门举办了“俄罗斯油画作品日”活动,再次掀起了一轮抢购俄罗斯艺术品的浪潮。

中小画廊雨后春笋。国际国内需求的看涨让经营俄罗斯油画作品的商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根据俄罗斯艺术家协会提供的一份数据,目前仅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经营油画的画廊、画店、艺术沙龙就有100多家。这些画廊以经营、销售苏联时期的写实作品为主,也有为数不多的商家主要经营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前沿性作品甚至后现代艺术作品。

记者走访了一些这样的画店,很有趣的是他们大都和中国的画商、画廊有着较多的联系,甚至有一些画廊专门为中国的一些商家提供作品。一位画店经营者说,从数量上说,中国人应该是个比较大的购买群体。俄罗斯人购买取向是一些高手的精品,这些东西量不会很大、且价格不菲,像埃伊瓦佐夫斯基的一小幅24厘米15厘米这样小尺幅的一般性作品价格也在20万-30万美元之间,甚至更高。德国人的购买取向是反映原苏联一些不良现象题材的东西走得很好,如反映酗酒、吸毒、妓女、粗糙的生活方式等。另外西方很多购买者更愿意接受非传统审美的东西――抽象的、视觉另类有新鲜感和绝妙创意的。中国人购买一般性艺术作品的兴致很高,胃口也比较大众化,对作者也不是很挑剔,特别是一些风景作品很受中国买家的欢迎。他们画店每年大约卖给中国的油画作品在4000幅左右。他们很有兴趣继续这种合作,甚至有到中国直接投资开画廊的打算。在这些画廊里,不很知名的功勋艺术家的一般性作品,大致价位在几千到几万美元之间,人民艺术家的东西通常价格要更高一些,但花个5000-8000美元选到称心如意的东西还是不很困难的。

街边市场“行活”大行其道。曾几何时,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高尔基公园附近和郊外的工艺品艺术品市场都能“淘”到不错的艺术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记者就曾在阿尔巴特街上买到过多幅苏联人民艺术家不错的作品。那时很多艺术家愿意把自己的创作在这里展示或者出售。今天的莫斯科,好东西都被送进了画廊、拍卖行,曾经与民众打成一片的艺术家们再也不屑将自己的作品放到街边展卖,于是乎这些传统的、可以买到油画的地方几乎被美术爱好者制作甚至倒卖的“行画”占领了。因为这种东西来得快、不用很下功夫,况且日渐增多的旅游者迸发着强烈的购买欲望,很多经营者都能讲几句半生不熟的汉语,由此可见其中国人的比例不可低估。

在莫斯科的街上,你常常可以看到手里提着油画兴高采烈的国人,但你的心情和他们脸上的表情常常是反比,因为同胞们花了几百甚至上千美元采购的“战利品”常常是一些水准很低的“行活儿”,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在中国人买画比较集中的“河边油画市场”一个叫瓦吉姆的年轻人对记者说,他代理的是几个当地的三流画家,但至少这些人形成了自己的色彩表达方式,虽然一些自身的特征也常被创作者去复制,但毕竟可以称得上是作品了。但是他抱怨说,中国人很少问津他的画摊儿,更多的中国人瞄准了哪些风景题材的“行货”大买特买,以至于他的同行们很多人连这样的东西都懒得去描画了,直接从中国深圳的大芬村批发,然后再由来莫斯科的中国人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买回去。他不无遗憾地说:“能感觉到,很多在这里采购的中国人口袋里边的钱是多了,但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起码的知识却少得可怜”。他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当有人笑话卖画的同行哪弄来这丢人的东西时,听到的回答常常是“反正中国人会买的”。

在莫斯科,哪里可以买到适合你的油画作品

实际上,卖“行活儿”比较集中的“河边”(艺术展览中心旁边)、“一只蚂蚁”(中国人命名)油画工艺品市场的贩卖者们兜售的本领并不高明,但是在国人面前却总是屡屡得手。他们的招牌劝说词是“原创”,实际上原创并不意味着水平有多高。一个爱好者也可以“原创”,只是“原创”出来的东西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就不敢恭维了。在这些地方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市场烙印。一个被人喜欢的构图常常被“原创者”拼命复制,几十幅卖掉后,后续产品依然不断问世,让人们只好理解这样的原创为临摹和复制了。卖画者还有一个小小的手段,就是让你看一些拙劣作品上的签名,实际上你可能不知,它原本出自中国大芬村一个中国工匠之手,仅仅是被俄罗斯人批发来后再次简单涂抹,然后添加上去的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名字。但在这些小把戏被识破时,卖画者时而会尴尬又爽直地对你说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哄抬莫斯科街边油画市场价格国人功不可没。河边一个经营“行活儿”的人说他自己就曾被购买者的“气魄”震惊过。他描述说,几个中国人好像是在为什么团组采购,大幅的以绿树林为题材的“作品”,被他们以近千美元一幅的价位拿走了十几幅,这成本几十块钱的东西陡然身价百倍,让他激动得不知道如何感谢中国人的慷慨。于是周边的同行争相效仿,本来百十块钱的要价,被迅速提升到了千元以上。

与只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相反,很多国人将注意的重点又过于专注地停留在被错误认定的“价值”上。尽管画面不被喜欢。

虽然画的状态很差,但只要一听说是老作品、某某年代的、什么什么艺术家的,很多人马上联想到了不可预知的“升值空间”,于是乎成百上千地投入。实际上即使是比较不错的艺术家他的很多草稿也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更不要说适合装饰家居和观赏性了。

我们把在莫斯科买画这个复杂的话题简单化。首先面向大众,面向基本的装饰家居和简单收藏及馈赠朋友的人群。这类作品应该主要定位在一些专业和商业画廊。因为画廊的作品通常经过经销商的选择,为一些经验和眼力相对不济的购买者把了第一道关。有名气的画廊特点是选择余地大,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店面则在价位上会有些优势。像艺术家展览中心以及旁边的艺术家之家的画廊因为光顾者很多,所以有点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味道,从价位上讲会高出一般的画店。在一般的中小画廊里,几千美元应该可以选购到比较称心的老艺术家的一般性作品,七、八百美元偶尔也能买到不错的东西。当然你若要求作者的名气,恐怕要花费上万美元的代价了。

      

      苏联时期关于二战的作品              列宾的《篱笆旁的乌克兰女孩》  

河边和郊外的艺术品市场应该也有可选择的对象,但会对你的眼力有所要求。通常概念是这些地方俄罗斯专业画家、特别是莫斯科画家的作品很少,因为这些人大都与画廊签约,不用栉风沐雨地在街边上叫卖。但是一些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中亚等地的艺术家就不同了,他们大都不是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会员,没有相关的头衔,即使创作的作品水准不错,也只能在街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绘画作品中时而可选到不错的东西。在郊外的艺术品市场,更准确的意义讲不是买画的地方,而是“淘”画的地方。特别是在那些旧货市场中,经常可发掘到一些老辈艺术家的好东西,它们中很多是被拥有者作为旧货出售的,这类作品水准不低,但通常要价低于画廊,当然也要看购买者的眼力和运气了。俄罗斯艺术家协会出版了一本会员名册,根据画家的历史地位、展览次数、获奖等级、拍卖价格等综合评分将画家机械地分为7个档次,虽然它的分类定位不绝对地合理,甚至有很多很不错的艺术家抵制进入这个名册,但对人们了解一些不熟悉作品的作者情况还是有所帮助的。比如说,这其中3、4两个等级的艺术家大都是原苏联时期评定的功勋艺术家甚至人民艺术家,其作者的专业程度和作品的质量应该还是有所保证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题材是原苏联的强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俄罗斯现代艺术作品就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很多极具个性的艺术家在苏联时期就“背叛”学院派主流,而认真地探索各种有价值的艺术语言,这一现象在前苏联解体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因而购买和收藏一些具象征、抽象、表现特征的作品,依然很有空间,这些作品绘画语言新鲜,用色大胆,创造性特点明显,又大都具现代生活特质,因而很适合现代家庭装饰和收藏。

俄罗斯的艺术和这个国家的其他方面一样,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化,因而要求人们认识它的目光也要随之改变。凭着对过去的记忆去定位它的今天,难免不产生偏差,所以要求人们要以一个新的心态和角度去了解,互办国家年加强了双边的走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