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绍兴“小百花”:能够全力搞艺术了

2007-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冰 通讯员 吴琼洁 我有话说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吴素英(中)表演越剧名段《穆桂英挂帅》。袁云摄

日前,浙江绍兴县委县政府宣布,对绍兴小百花越

剧团由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这一措施可以解除演职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力搞艺术。与此同时,却有一些越剧团对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两相比较,记者产生了探究绍兴“小百花”的浓厚兴趣。

“要像传承历史一样推广越剧”

绍兴“小百花”从诞生日起,就受到绍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小百花艺术中心被纳入“双十精神文明工程”,县政府投资建成了条件一流的小百花艺术中心。2006年,新发起的“小百花发展基金”,县领导亲自落实,10家企业慷慨捐资,共筹到资金400万元。现在,“要像传承历史一样推广越剧,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小百花”的观念在绍兴县深入人心。

不懈的努力为绍兴“小百花”专心钻研艺术、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借助这些优势,绍兴“小百花”硕果累累:范派小生吴凤花和傅派花旦陈飞先后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吕派花旦吴素英,是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的获得者;尹派小生张琳,在第二届全国越剧演唱大赛中获得金奖……多年来,剧团创作和编演了一大批弘扬时代主旋律、艺术质量较高的优秀作品,为越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2006年剧团共演出153场。今年演出场次有望突破200场。

“吸收一些新的元素,吸引新的年轻观众”

越剧,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清新淡雅和唱腔优美,但武功方面似乎并不被人重视。绍兴“小百花”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文武兼备的办团思路。从第一代演员吴凤花、吴素英及陈飞等人开始,就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1985年,吴素英还在艺校学习时,就结合自己能文能武的优势,排演了以武见长的折子戏《白蛇传・盗草》,在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上获得了专家组评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文武兼备,对演员高标准、严要求,给越剧表现带来了新的活力。

除了扎实的功底,在传统的基础上对越剧进行创新,也是每一位团员思索的问题。吴素英在表演、唱腔等方面,进行过多次探索和成功创新。比如饰演《狸猫换太子》中的寇珠,在痛斥刘妃害死太子一场戏时,她就在最后一句“以血还血偿我命”中采用花腔女高音短促弹跳唱法,让观众耳目一新。

吴素英说,剧团每排一出戏,都有一个探讨的过程: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剧情和戏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创作传统越剧中没有的但特别适合人物情感的好唱腔。待创作出来之后,再让演员在排练中感受,不断探讨和修改直至找到最佳方案。

今年刚刚27岁的越剧新秀张琳,从艺已满15个春秋。她告诉记者:“越剧必须有新的东西,才会让观众喜欢,才会有发展潜力。京剧、昆曲、川剧等剧种有很多优秀元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越女争锋的比赛中,张琳表演的剧目《忆十八》,就在很大程度上移植了京剧的表演。

在她们眼中,越剧是最美的

步入绍兴“小百花”,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自尊自爱,慎独慎微,做文明的小百花一员。”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团长陈锦高告诉记者,其实在三位主要演员吴凤花、吴素英和陈飞当中,吴素英是最早唱出名的,但她却是在吴凤花和陈飞都获得了梅花奖之后,再准备去争取梅花奖的。陈锦高说,其实三位演员的水平不相上下,外界对她们都很看好,但又不可能三人同时去争梅花奖。她们的这种姿态,值得很多年轻演员学习。在吴凤花、吴素英和陈飞出名后,很多剧团出了优越条件请她们加盟,但她们谁也没有离开这个县级剧团。吴素英说,不离开这里,是因为“小百花”的艺术氛围为她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从艺环境。

这样的好传统,被剧团一代代传承下来。张琳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也有剧团想聘请她,她同样留了下来。她觉得,剧团的演员,都是靠实打实的功夫。“小百花”有着非常好的团风,她离不开这里。

谈到越剧,谈到戏曲,绍兴“小百花”从第一代演员到新生代演员,个个都眉飞色舞、情绪高涨。在她们眼中,越剧是最美的,值得终生追求和学习。张琳说,她现在仍常常练功到深夜,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吴素英说:“上次演出时遇到戏曲界泰斗尚长荣老师,他说自己仍在坚持学习,我们当然更需要不断学习了。”

在采访中,绍兴“小百花”的演职人员都说到了他们对观众、对戏迷、对越剧的责任。“正是这种深深的责任感,鞭策着我们踏实从艺,并不断向前。”陈锦高说,“‘小百花’的成功在于我们始终把对艺术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对艺术负责也就是对观众负责,只有观众喜欢看、看得懂,戏曲艺术才有市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