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把地表水着急赶走

2007-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冯永锋 我有话说

日前,中国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到河南许昌。许昌的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十分之一,不到河南的二分之一。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到达地表的雨水留住,让污水还清,给中原大地多蓄点湿润,是个非常紧迫的工作。

许昌市环保局副局长李长红介绍说,许昌在尝试一些方法“留水”、“造水”。城市由于建筑物太多,水利部门长久以来形成了工作习惯,在设计工程时,都是想着如何赶紧把雨水赶出城外,紧急排净。从去年开始,许昌市在推广雨洪利用。环保局与城建部门合作,在市内铺设了不少透水砖,道路上的雨水也尽量排到两边的草地里,让雨水慢慢渗入地下,而不是顺河排走。“但可能是意识和观念的阻碍,推广雨洪利用的工作不太顺畅。今年我们准备选择一个正在建设的大型小区做试点,与他们一起合作,把雨水留在社区内部。夏天时水多一些,秋冬就少一些。如果每个小区都把雨水屯积起来,当作生态景观用水,整个城市水环境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现在城市大部分地方,都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都进管网了,因此,天上降下来的洁净雨水,完全可用做城市的生态用水。”

其实从降水条件上看,许昌并不缺水,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多的时候能达到1000毫米。许昌市人大主任王金怀说:“到底是什么让许昌几千平方公里的大地一年比一年干旱?根据水利部门的研究,真正的影响,在于防洪意识太强,蓄水意识太弱,河道都被截弯取直了,农村过去自然形成的坑塘,不是被填平,就是被抽干。雨水一下来,即使下的是小雨,也马上就被排走,尚未湿润当地,就奔流入海了。”

前几年,许昌治理绕城的学院河时,顺着河道有意识地修筑了许多拦水坝,层层蓄拦雨水,沿着河道的自然走势,水少时,就蓄积起来,水多时,就漫过小坝,流到下一个“小湖”。今天,学院河两岸,因为注入了水的灵气,形成了一个新的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王金怀认为,蓄积雨水更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农村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凹地,有取土遗留的坑塘,有许多没被过度改造的河道。许昌鄢陵县的南坞乡,由于地势低,过去老担心洪涝灾害。几年前,当地领导人突然想,为什么不转变思想,化害为利,充分利用天赐甘霖的恩惠,让这个地方“涝出一个大湖来”?该乡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天然坑塘,改直为弯,把当地水系调整成为“葡萄串状”,互相串通,互相辅助,充分吸取天赐之水。现在,南坞乡成了许昌有名的湿地之乡,发展垂钓业、采摘业、生态旅游业,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好局面。该乡党委书记王国升说:“小坑小塘、小沟小河,解决了大问题。大雨时可滞水分洪,干旱时可抽水浇地;平常可增加空气的湿度,又能对地下水能够常年提供补充。这样的‘留水工程’,投入并不多,做起来也容易,就是一个突破思想观念的问题。大地湿润之后,芦苇什么的湿地植物都长起来了,我们放养了许多螃蟹,每年秋天,吸引好多游客。这几年,按照‘河塘带动,莲鱼共养,果蔬并连,休闲垂钓,采摘观光’的发展思路,这里正在成为许昌的‘江南’。我觉得,这种留水方法,对解决我国北方的干旱问题,很值得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