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谨防虚假招生

2007-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国忠 我有话说

近日媒体报道的有关大学所谓“科培校区”虚假招生案例,让久被诟病的虚假招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应再次引起人们的警惕:数年前,“科培校区”即以非常醒目的大学校名和校训为招牌进行虚假招生,使学生误以为该校是正规本科院校而入学就读,但事实上,该校只是一个普通的自考学校;学生入学后,该校部分教职员工

以帮学生转专业为由诈骗学生大量钱财;从2005年起,该校数次更换校名,使学生不知身处何处,学生因此自嘲为“多校生”。

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即将拉开帷幕,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段时间也往往是某些见利忘义的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招生诈骗学生钱财比较猖獗的时期。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学心切的心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虚假招生,诈取学生钱财。这不仅使学生和家长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因被虚假招生误导而耽误了学生正确的入学选择,使学生误入歧途,进而影响其前途和发展。在上述案例中,就有学生因为选择了“科培校区”而放弃了原本是正规院校的医科学校,最终却因“屡屡上当”而后悔莫及。

虚假招生猖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于有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这种规定在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利用自主招生进行虚假宣传、虚假招生,蒙蔽家长和学生。上述案例中,该校录取通知书写着“本科”,根本没有“自考”的任何说明,故意误导家长和学生,使得一些学生因此上当受骗。其二在于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然而,目前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尽到监管职责,疏于检查监督,使得虚假招生者有机可乘、钻了空子。其三在于家长和学生缺乏应有的鉴别意识,麻痹大意。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目标学校时,因为疏于对学校进行比较、鉴别、核对,过于相信招生宣传,这也是导致虚假招生者屡屡得逞的重要原因。

要打击虚假招生,维护家长和学生的正当权益,首先要完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从立法上将学校的招生工作全面置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尤其是招生章程、招生广告、录取通知书等,在发布、寄送之前应事先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其次要加大教育监管力度,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性的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所辖区域内的教学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及时进行处理纠正,以维护学生权益。再次是家长和学生要提高警惕,在进行学校选择和专业填写时要慎重,不要匆忙作出决定。尤其在决定填报自己不太熟悉的学校和专业时,一定要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以防上当受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