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文关怀”与“拼搏精神”

2007-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东 我有话说

六月的中国体坛,有中国羽毛球队蝉联汤姆斯杯的喜讯,也有中国足球队即将出征亚洲杯前人们对他的忐忑,但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并让人揪心的,却是两名运动员不幸受伤的消息:先是15岁的浙江体操运动员王燕,一周后,25岁的上海排球名将汤淼又伤在了俄罗斯,与此同时,黑龙江一名速滑选手几个月前受重伤至今仍卧床不起的消息也被

媒体再次重提。

两周的时间里,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沉重的反思。

王燕和汤淼受伤,都属于意外中的意外:王燕受伤后,很多人对体操项目中难度不封顶的新规则抨击最多,但据教练讲,王燕的受伤其实与难度并无直接联系,王燕是在完成“后屈两周下”的动作时碰杠摔倒,而这组动作难度系数仅为C,平时她能非常顺利地完成。

汤淼的受伤则更是充满了偶然,他没有伤在比赛中,也没有伤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只是在训练时的一个救球动作才导致了他的严重受伤。

王燕和汤淼都是不幸的,一次意外就有可能让他们告别体坛,而且还可能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损伤,这也应验了老祖宗说过的那句话:人有旦夕祸福。更何况瞬息万变又充满高强度对抗的竞技场。我们无须讳言,王燕、汤淼的不幸,只是竞技场上很难避免的憾事,与其毫无意义地一味追究所谓的“偶然背后的必然”,我们不如尽心尽力,像体操中心主任高健所言:不惜一切代价,将运动员的伤病损失降到最低。我们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对于这些受伤运动员未来的安置,也能尽心尽力,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加以对待。

当然,我们还应该正视这类不幸事件偶然发生的背后――应尽全力防范同类事件再度发生,或尽可能地降低这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的临近,对于那些为了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队员来讲,这一年的时间也许是他们体育生涯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年:各个项目在国内举行的选拔赛、与奥运会相关的测试赛都将展开,平日的训练也要进入白热化状态,教练员给队员上难度、上强度的事情也会时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受伤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加。如何能做到既有效地备战奥运会,同时又能保证身体免受伤害,这不能不说是摆在每一名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最大难题。

体育需要拼搏,但我们更要提倡科学地拼搏。我们以前经常会听到,某些运动员“带伤比赛”、“轻伤不下火线”,甚至“打封闭针拼到最后”,其实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都是对运动员健康的不尊重。好在近些年来,我国各级体育管理者以及体育从业者在观念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加从运动员的健康着想。比如女排主力赵蕊蕊放弃大赛为疗伤、刘翔因脚部有小伤就放弃了一系列比赛并足足养了70天等等,这些都表明,在运动成绩和选手健康两者间,我们开始变得理性,开始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加“以人为本”。

不过,记者还是坚持认为,既然参与竞技体育,就要有面对风险的勇气;要想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就必须具备敢于冒险的信念。那些能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们,无不是勇于拼搏、超越极限的勇士,这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与精髓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