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的好医生张菊新

2007-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董一鸣 我有话说

急救室外,围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紧张地张望着,焦急地询问着。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情景――突然晕倒的是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菊新,心急如焚的人们是医院的新老患者。

“张主

任是为我们累病的呀!”一位做完手术不久的患者被人搀扶着,执意等待张菊新醒来,“闺女,你快醒醒呀!”特意赶来的一位农村妇女流下了眼泪。

“她对病人的好,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张菊新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从医30多年来,从普通医生到医疗专家,无论什么时候,患者在她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来找张菊新看病的人都有同感:啥时候她脸上都带着笑,殷勤体贴的细心劲儿,让你一下就觉得她是亲人。

扶沟县农民陈喜兰,不幸患了绒毛膜上皮癌,已到晚期,当地医院已经不能手术,她的丈夫不甘心,听说省里的张菊新主任技术很高,犹豫着打了电话。谁知张主任说:“你现在就来吧,别耽误,我等着你。”当天,患者就往河南省人民医院赶。可由于路途较远,辗转到郑州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他们又一次没想到,当抬着病人来到病房时,张菊新已安排好术前准备,还在等着他们呢。及时的手术和化疗使病人明显好转,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是把这个普通农民家庭压得透不过气来,陈喜兰决定放弃治疗。张菊新一听就急了,和几个医生、护士一起凑了5000元钱给陈喜兰做了化疗,其中,张菊新自己就拿了3200元,使陈喜兰完全康复。

张菊新工作30多年来,究竟在经济上帮助过多少患者,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刚毕业时经济不宽裕,她就把自己的饭票、粮票捐给生活困难的患者。现在,遇到看不起病的患者,她常常拿出自己的钱资助。

妇科检查很烦琐,每次检查完,张菊新总是轻柔地帮助病人穿上衣服,扶下检查床。这些甚至连进修医生都不愿做的事,张菊新总是做得那么自然。个别农村患者卫生条件不好,身上发出的味道常常让人掩鼻,妇产科护士刘淑芳说:“我从没有见张主任嫌弃过,还说农村人来一趟不容易,要格外细心。她对病人的好,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她永远追求医术完美”

同事刘广芝博士提起张菊新的医术,言谈中充满崇拜:“手术剪在张主任的手中好像成了有灵性的武器,手术方案也永远万无一失,她永远追求医术完美。”

武陟县詹店乡一位农妇,多次怀孕,每次不是流产就是孩子出生后几个小时就夭折了。第八次妊娠时住进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张菊新亲自制定治疗方案为她保胎。孩子出生后哭声洪亮,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张菊新却还在紧张地准备氧气和抢救物品,像是等待一场战争。孩子出生3个小时后,果然面部发青,呼吸困难,由于准备在前,有条不紊的抢救使孩子转危为安。原来她对这位产妇的病史做了充分研究,估计到孩子出生后可能会发生肺功能发育不全,从而保全了一个小生命。

一位30多岁的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周围浸润得很厉害,走了几家医院都说没法手术了,建议保守治疗。张菊新接诊后先让患者打化疗,然后又成功为其做了手术,病人现在依然健在。大家说:“这样的手术除了张主任,没人能做下来。”

截至目前,张菊新做过的恶性肿瘤手术已有数千例(主攻方向是妇科肿瘤),每年手术量400多例。从医3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她的手机24小时为患者开通

熟悉张菊新的人们感叹,“张主任的手机可真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机。”的确,张菊新平时90%的电话是患者打来问病的。

张菊新说:“人一旦得了病非常无助,也很恐惧,我的一个电话,也许就能让他们看病少走弯路,能给他们一些安慰。”每天24个小时,除了在手术台上或是应诊,她总是非常热情地接听病人的电话,耐心解答问题。有时夜里接到患者或是病房打来的电话,她会立即赶到医院。

眼下,医患关系紧张是个热门话题,而张菊新从医30多年了,却从没有过医疗纠纷。她的病人非常多,为此她坐门诊从来不喝水,怕去厕所耽误时间,尽管如此,上午的门诊依然要看到下午一点多钟。回到办公室,还会被病人团团围住,但她从没问过病人“你是否挂号了、是否预约了”,都耐心地诊断。张菊新说,当医生的一定得理解病人的心情。要真诚善待。病人面对疾病已经忍受了很大痛苦,医生一个好脸就会给他们带来阳光,再安慰两句话,病人的痛苦就会减轻,给治疗带来好处。当医生有很多烦恼,但更多的是乐趣,每天看着一批批病人被抬着进来,治好后高高兴兴地挥手和我道别,心里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美了。这次在手术台上晕倒后,她醒来一天也没有休息,又投入到工作中。(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