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生为本 和谐共荣

2007-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罗旭 我有话说

1997年7月1日,香港历史翻开崭新一页,首届特区政府宣誓“为香港市民的福祉努力”。但当时,对回归后香港居民能否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很多人充满怀疑。

弹指间10年过去,特区

政府始终为市民的福祉“鞠躬尽瘁,不敢懈怠”。今天,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更用一份“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的答卷,澄清了世界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疑虑。

涌现加薪潮

回归祖国后,遭遇了一系列不利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国际经济衰退、禽流感和“非典”疫情……香港经济雪上加霜。

“2003年,我刚接任财政司长时,香港失业率达到最高点8.7%,财政赤字高企。”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提起当年感慨不已,“最困难的时候,特区政府的公共财政赤字一度升至780亿港元。”

但是,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带领广大香港同胞,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快速发展。

2006财年,香港税收收入达1551亿港元,创历年新高;综合盈余预计达551亿港元,为历年第二高;公共财政提前3年实现收支平衡。失业率也从2003年的8.7%降到2007年年初的4.3%。2007年5月,香港恒生指数平均达到20634.47,比回归前的1997年5月上涨了39.8%,增加了居民的财富。2006年,以现价计算的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21.6万港元,比1996年增长了13.9%。

经济好转,带动了福利提升。2005年起,香港许多公司、企业都出现了加薪潮,会计、金融等行业的加薪幅度甚至超过20%。经过多年的冻薪和减薪,香港16万公务员也迎来了加薪的日子。2007年6月,香港行政会议通过特区政府公务员加薪建议,决定从2007年4月1日起,首长级和高层薪金级别公务员的薪酬上调4.96%,中、低层薪金级别公务员的薪酬上调4.62%,公务员队伍士气大振。

解套负资产

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暴发后,香港股市和房地产业遭受沉重打击。股价大跌,房价缩水,不少香港人的房产价值甚至低于所背负的银行贷款,以致“负资产”成为坊间的流行词汇。

    2003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实施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支持内地大型优质国有企业陆续来港上市、开放内地部分居民个人赴港旅游、促进粤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香港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香港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股市和楼市,2004年就结束了多年低迷状况,重现旺市。

2006年,香港股市气势如虹,无论是指数、市值、成交量都写下新纪录,成为世界第六大股票市场。恒生指数也在创设37年后首次突破20000点大关;全年主板市场新股集资总额首次超过纽约,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伦敦。今年6月,恒生指数从1997年7月的15196点,上升到21017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更从1997年6月的1015点,上升到11443点,香港股市总市值从1997年的4万多亿港元,增长到15万多亿港元。

走出低谷的香港楼市交投活跃,楼宇买卖成交量和成交额增长较快,物业价格指数和租金指数稳步提高,市民负资产数逐年减少。2006年第四季度,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约为8444宗,与2003年6月底高峰时的10.6万宗相比,减少90%以上。因楼市不景气造成的“负资产”一族终于“解套”。

藏富于民间

直到今天,谈及非典过后,香港经济低迷的煎熬,57岁的雷凤珠老人仍然忍不住落泪。这位单亲妈妈,当时为供养一家老小四处找工。“政府一直扶持鼓励我们,最苦难的时候,我们不曾放弃过。”记者在香港采访时,多次被类似的故事打动。港人的坚韧与顽强,特区政府的负责与亲民,彼此间的团结与信任,令人感佩。

“非典”过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力挺下,推出了一系列纾民解困的经济调整政策,稳定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香港经济:动用1100多亿港元的外汇基金,捍卫香港股市,保持港币汇率稳定;加大公共工程投资,兴建迪士尼乐园、地铁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退还税收,减轻普通民众压力。

与此同时,为增进社会平等,缩小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生活差距,特区政府持续增加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2006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社会福利金发放金额分别达到177.7万港元和53.4万港元,比1996年增长了149.2%和32.2%。

今年2月,财长唐英年在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以“振兴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为关键词,提出一系列税务宽免和一次性回赠措施。他表示,政府将动用203亿港元,力践藏富于民的承诺。此外,香港扶贫委员会决定拨款9亿港元扶助弱势群体,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

回归10年,特区政府以民为本,演绎了一个“和谐共荣”的经典传说。今天的香港,经济繁荣,市道畅旺,民生改善,民众欢欣。香港,丰满依旧,靓丽依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