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述要

2007-07-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主办、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庆祝张培刚教授95华诞学术研讨会”前不久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

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谭崇台、何炼成教授认为发展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发展中国家实际,尤其是联系中国的实际。

关于二元经济结构与工业化,洪银兴教授认为,工业反哺农业可分为工业化初中期农业哺乳工业和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全面反哺农业两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相当长,先有工业化,再有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农业对工业“要素涌入”的贡献与工业对农业“收入滴入”的反哺不对称,造成了城乡差距扩大;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后,在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根本性改造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全面的反哺,尤其要解决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问题;地方政府成为反哺农业农村的重要主体,要扩大哺农的范围和公共产品在农村的覆盖。史晋川教授对二元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阐述:温州、绍兴等二元结构不明显的地区,得益于农村工业化浪潮和市场力量的兴起,发展很快,但在工业化发展内容和城市发展形态上被城镇化浪潮冲击;沈阳、西安等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城乡差距非常大的地区,得不到农村工业化力量和市场化进程的冲击,发展非常缓慢;杭州等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差距较大的地区,其周边有很强大的市场经济主体力量,能产生较好的工农业互动,转型顺利。胡景北教授认为,农业劳动力不完全同质,并且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在与工业对比中出现的,在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和结构时有必要修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他提出了有效劳动力概念,即在现代部门生产率高于传统部门生产率的一定水平上,有效地影响现代部门劳动供求关系的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颜鹏飞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可持续改革正处于新的拐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调整:由泛市场化改革向中国特色市场导向改革调整;从西方的制度、技术的简单模仿性移植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经济增长转变;社会发展模式由单一经济建设和市场化改革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元化综合性改革调整。张卫东教授认为中国的国有产权交易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多目标条件下的交易问题,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而且采取三种并列的交易方式,能根据不同的竞争程度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三个阶段,使竞争贯穿了交易的整个过程。

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方福前教授认为,居民人均消费需求高度依赖于人均收入,比较符合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并进一步探究了经济体制转型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认为政府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占有的相对份额之间的此消彼长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徐长生教授认为,国民收入中工资份额大幅下降、利润份额相应上升的分配格局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长、储蓄过度特别是企业储蓄过度,导致了金融风险增加、长期高速增长不可持续。提高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升值是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周天勇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期基尼系数不断扩大的原因可以从“要素所有者结构形成不同收入分配人群结构”的新视角来解释。要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纠正偏重发展大企业的战略,鼓励民间创业,减少剩余和失业劳动力数量。杜巨澜教授认为,产权保护越差的地区企业越趋于分散化经营,企业经营分散化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也越大。(黄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