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迈向田野的坚实脚步

2007-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宋艳丽 孙震寰 我有话说

日前揭晓的河南首届红旗渠杯“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专家”评选中,河南科技学院的孟丽教授榜上有名。

孟丽教授的足迹遍及河南的山川平原,为上千个贫困村进行过技术培训,她所从事的食用菌科普推广,让农民种菇直接收益近10亿元。1997年以来,孟丽教授承担科普传播工程9项,仅“日光温室菇菜‘双高一优’栽培新技术

”一个项目,在新乡、濮阳、周口、商丘、焦作等市县就累计推广3万余座,农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扶贫教授”、“送富神”。

孟丽是河南科技学院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以50余年的深厚积淀,发挥科技专业优势,发扬良好的服务传统,运用理论知识和农业新技术,形成了“心系三农,服务社会”的特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河南科技学院和‘三农’有缘。”党委书记、校长严全治教授这样说。

纵观河南科技学院58年的发展道路,百废待兴的上世纪50年代,该校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农业管理和技术干部;中国农业发展步履沉重的70年代,在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该校一大批毕业生在农业各领域崭露头角;改革开放的80年代,该校的科技成果由河南辐射全国。

2004年5月,升格转型后,随着本科专业数量增多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河南科技学院服务“三农”的制度也日趋完善,服务“三农”的脚步也更扎实。

该校支持、鼓励专家、教授、教师面向基层,积极开展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近年来,先后在河南省各地市的二十多个乡镇实施建设了科普示范点工程,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仅园林学院每年就承担10余项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项目,项目遍及十余个地市,内容主要有蔬菜无公害生产、果树优质栽培技术、花卉栽培、园林植物苗木的培养等,各项目主持人及成员多次深入农村,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认真、细致的技术指导。平均每年服务农民5000余人,发放资料10000多份,指导面积10000多亩。

充分利用所特有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长年组织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坚持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休息日,他们都会坚守在咨询台前,为农民现场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有的还随同农民到田间地头、养殖一线,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平均每年开展此类活动50余次。

每年都要组织专家、教授组成科普讲师团,深入到豫北各地,开展科技讲座。仅2006年,学校先后在新乡、鹤壁、安阳、濮阳四地近10个县区16个乡镇开展科普讲座活动,发放科普资料20000余份,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受益群众两万余人。园林学院青年教师杨立峰,被郑州市二七区科技局专家大院聘为首席樱桃专家,先后为当地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培训了2000余人,直接创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校与周边多家单位和农户进行合作,建立了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广大教师利用节假日、周末等休息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对周边单位和农户进行技术辐射。在动物科学学院主办的“动物医院”里,一批富有经验的教师在带领学生教学实习和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又长期为养殖公司和养殖户进行多层面的技术服务,解决养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炎炎烈日下,青年学子用如火的热情从老师们手里接过“科技兴农”的接力棒,如辛勤的播种者,用知识、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绿色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在“科技兴农”活动中,共承担项目174项,参加科技人员796人次,累计下乡5621人次,举办培训班和各类技术讲座420多场,技术培训近20万人次,发放书籍、资料10万余册(份),提供新的农产品良种80多个,受益群众达50万人次。

年复一年的“科技兴农”活动,让河南科技学院的广大师生在服务三农中深扎农根,反复的锤炼之中,一批科技成果脱颖而出。

生命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管优秀专家,主要从事作物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服务三农”活动中,他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足迹遍步全省各地,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少技术问题,先后在全省建立10多万亩优质高效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相继培育出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等,累计种植超亿亩,增产效益达30多亿元,为河南省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副校长王清连教授培育的“百棉1号”、“百棉2号”、“百棉3号”等系列棉花新品种,几年来累计推广种植1700万亩,创经济效益达13亿元。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863项目和973项目的学术骨干、河南省“五四”奖章获得者、“新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王选年博士参加完成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究》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研制成功的双单抗免疫膜层析试纸条,实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检测,该产品在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的18个地市进行区域试验,2000―2003年推广应用鸡群68234万只,减少死亡3263万只,减少经济损失17407.6万元。

动物科学学院张智勇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猪病的研究,不惧脏累,奔波于养殖业第一线,为数以百计的养殖专业户排忧解难,尽可能减少猪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近年来,动物科学学院的广大教师累计为1250余个养殖公司和养殖户服务,治疗和保健的猪约270余万头,挽回经济损失8100余万元,鸡约1300余万只,挽回经济损失4558万元。

在河南科技学院师生的服务与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由被动变主动,成为追求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